唐边塞大漠的古诗词 描写边塞大漠的诗句

唐边塞大漠的古诗词 描写边塞大漠的诗句

描写古代塞外大漠黄沙的诗有哪些?

1.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赏析《逢入京使》: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陇西行》: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二、其他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边塞诗简介: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

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就给你这些很经典的吧。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

写边塞风光的古诗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武判官,不详。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2.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轮台:地名. 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5.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7.锦衾(qīn)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形容天气很冷。

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控:拉开。

9.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0.瀚海:沙漠。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1.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2.惨淡:昏暗无光。

13.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14.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判官。

饮,动词,宴饮。

15.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16.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17.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掣:拉,扯。

18.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9.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20.罗幕:用丝织品做的幕帐。

21.控:拉开弓。

22.满:铺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附注:1“百丈”一作“百尺”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不是真的指春天来了,梨花开了。

而是雪挂在枝头,看着好像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

3铁衣:铠甲 【译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断。

塞外的八月就已飞雪满天。

好像忽然一夜春风吹来,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冻的红旗都不能随风摇动了。

在轮台东门外送朋友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路。

山峰路转山路弯弯不见了朋友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体称之为“歌行体”。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是吟雪的代表诗句。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

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

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只要小学必背古诗的边塞诗全部

共4首 学生必背古诗词分类阅读之边塞诗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

唐代诗人。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

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

描写边塞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就给你这些很经典的吧。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

有哪些边塞古诗词

关于边塞的古诗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6、《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1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3、《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4、《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渡河北》 汉·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18、《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描写塞外风光的古诗词

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

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

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

《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塞下曲 卢纶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鉴赏:《塞下曲》六首是卢纶 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

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青楼曲二首(其一)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描写边塞诗句 古诗

大雪满弓刀,横槊看诗成。

——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风多杂鼓声。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李益《从军北征》照野旌旗,战马岁年深,千营共一呼。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军歌应唱大刀环。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单车欲问边,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只愁飞诏下青冥。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大漠风尘日色昏,长烟落日孤城闭。

——王维《使至塞上》百战沙场碎铁衣,横笛偏吹行路难,不遣胡儿匹马还。

——高适《燕歌行》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韦元甫《木兰歌》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李白《紫骝马》天山雪后海风寒。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愿得此身长报国,边秋一雁声。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戍鼓断人行。

——戎昱《塞下曲·其六》今为羌笛出塞声。

——李益《塞下曲》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传闻一战百神愁,何须生入玉门关,定远何须生入关?——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誓灭胡奴出玉关。

——李白《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张说《幽州夜饮》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塞下曲·其一》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祖咏《望蓟门》横笛闻声不见人。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汉将归来虏塞空,千嶂里。

——杜甫《月夜忆舍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孰知不向边庭苦;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山川萧条极边土。

不应霜塞晚,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李颀《古意》昨夜秋风入汉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马戴《出塞词》不知马骨伤寒水,满碛寒光生铁衣,旌旗初下玉关东。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万马不嘶。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惟见龙城起暮云,使我三军泪如雨。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少年鞍马适相宜,朔云边月满西山。

——杜甫《前出塞九首》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碛中作》独立扬新令。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不知何处吹芦管,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许浑《塞下曲》四面边声连角起,纵死犹闻侠骨香,西风塞马空肥。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汉家旌帜满阴山。

——陈羽《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古从军行》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徐锡麟《出塞》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落日胡尘未断。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高适《蓟中作》平明日出东南地,军行入高山;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欲将轻骑逐。

——李益《从军北征》雪暗凋旗画,沙口石冻马蹄脱。

——杨炯《从军行》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驱马天雨雪,一夜征人尽望乡,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铁衣霜露重,属国过居延。

——王维《少年行四首》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伏波惟愿裹尸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醉卧沙场君莫笑。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严武《军城早秋》剑河风急雪片阔,红旗直上天山雪,城南已合数重围,两岸强兵过未休,胡骑凭陵杂风雨

描写西部边塞风光的古诗有什么?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塞 下 曲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 下 曲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出 塞 王 昌 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展开

描写边塞的诗

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4.相关资料①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②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⑧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④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⑤此诗先写独坐思家,次写吹笛寄怨,再写家人念己,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以表夫妇相忆之情。

(沈祖菜《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蓟 中 作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为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

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

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

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

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后人编有《高常侍集》。

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

蓟中,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

(主旨)“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写在边城所见景象。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

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

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

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3.鉴赏要点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手法的运用。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4.相关资料“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归咎于臣。

同一忧感,不若此语得体,激切温厚。

然“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明末刻三色套印本)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

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

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

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

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923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