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含月的诗句古诗词

中秋节含月的诗句古诗词

写一句描写中秋节并带有月字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家。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 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 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 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 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 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 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 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 似去年。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 晶帘,玲珑望秋月。

26、《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 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 何处看。

...

中秋和月亮的诗句 词

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经典古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

——屈原《楚辞天问》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又闻子规啼,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

——李贺《马》 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西州张少府》 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

——王夫子《月斜》 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

——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江天一色...

中秋节表祝福的两句古诗"

展开全部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中秋节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后羿射日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

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

中秋祝福古诗词

展开全部关于 中秋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

实写风、雨、山、水、花、草、雪、月的古诗词句子各一句

我给你找的,超全啊!!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故乡》写出古诗文中含有"月"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写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

以中秋节为话题的带有月亮的诗歌中一句诗作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家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家乡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乡的水也格外的甜,家乡的人也格外的亲.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颗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个流浪的游子.我的故乡在那?我的亲人又在那?我这样问星星,我这样问月亮,可他们都没回答我……今夜,我很孤独,这美丽的中秋月色,触动了我思乡、思亲、思情、思友……思思思思……“云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灯.”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总结出来的气象经验,从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约145天左右的时间,中秋这天的天气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今后145天的天气变化和规律,中秋若不能见到月亮,元宵节下雨的机率就很大,影响着春节后第一个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气象规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圆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是没有眼福来看今天的月亮的,当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为.可我们却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并从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给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成就.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中华五千年的灿烂都是今天的月亮照过的,我们看着这个曾经照过古人的月亮,看着我们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我们沾沾自喜,引以为民族的骄傲……多少年以后;当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多少年以后;当我们的后人也在那时的月亮上看到我们时,我们也能让我们的后人为我们去骄傲吗?我们又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吟含“月”诗歌。

(咏诵两句含有“月亮的古诗词)

竟夕起相思。

野旷天低树,一道夜歌归。

细影将圆质,月明白鹭飞。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月行却与人相随。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苍茫云海间,天涯共此时。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郎听采菱女,月光长照金樽里?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

长风几万里,人间几处看。

情人怨遥夜,相期邈云汉。

暂伴月将影,影徒随我身,叹息未应闲。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吹度玉门关。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日暮客愁新?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思归多苦颜,扇逐汉机团,宁知晓向云间没。

高楼当此夜,江清月近人,今月曾经照古人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行乐须及春...

有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的婉约派古诗词

有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的婉约派古诗词: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87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