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洪都》里的诗句表达什么意思?

《七律洪都》里的诗句表达什么意思?

首联以诗人到历史名城洪都之行起兴,引发思古之情,藉以通过“祖生击楫”典故的运用,表达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念。

颔联生动形象地对诗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久听南天雨”即是诗人对自己在南方经历种种急风暴雨革命斗争经历的回忆。“曾挥北地鞭”同样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马生涯的一种概括总结。可以说,诗人在首联和颔联引用祖逖(zǔ'tì)北伐和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意为表现对以往革命斗争的回顾、歌颂之情和表达继续革命的雄心壮志。

颈联以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新天地与光明前途的瞻望。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有新天”。

尾联是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与热情激励。

七律·洪都

朝代:近现代      作者:毛泽东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谁有颂秋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

滕王阁序翻译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

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

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

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

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

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披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

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

今天我侥幸地奉陪各位长者,高兴地登上龙门。

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

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

兰亭宴集已为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

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

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

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

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才笔,各自谱写瑰丽的诗篇吧! 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为汉豫章郡治。

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

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

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 请写出原文叫什么名字并写出原文,翻译 ...

滕王阁序中的一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至勃,凡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

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时拿出来,又使人觉得是即席之作。

宴会开始,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

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

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

阎伯屿一楞,但又莫可如何,然后满脸愠色地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

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

”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仔细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预先打好腹稿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表达的是什么意...

选自王勃的 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易逝,立功无门的苦闷 进而劝勉在场得人,及时行乐意思是:关山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失路径的人?萍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 “萍水相逢”指浮萍与流水,两不相干却又相逢。

是说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聚的一个成语,。

...

滕王阁序典故详细解释

典故一:“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江西丰城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典故二: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典故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

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

典故四:“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天柱,极言其高。

典故五:“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

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此“帝”亦指天帝。

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 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

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

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

”“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

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

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

“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

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

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

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 典故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

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青史凭谁定是非?---- 试探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原因 作者:史式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在这一首《题西林壁》的短诗中,同时说明了两个哲理。

前两句说的是:人们每每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看问题不够全面,后两句说的是:人们也每每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即缺少自知之明。

这种形象化的哲理诗,很值得深思。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也常常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现象。

对于同一个人物,有人认为是英雄,是仁人志士,有人认为是蟊贼,是千古罪人。

出入之大,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长期难作定论。

这是为什么?其原因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人物本身是否情况复杂,真相难明;评价者是否有意加以抑扬,古为今用。

凑巧的是,石达开在这两方面兼而有之。

先说第一方面。

历史人物有的情况单纯,有的情况复杂。

单纯的人物有如修建在一片平地上的金字塔,从四面八方看上去,形状都差不多。

复杂的人物有如被云封雾绕的深邃的庐山,人们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所见到的形象就不一样。

就太平天国的人物而言,萧朝贵就很单纯。

他没有文化,在家“种田种山为业”。

起义后“勇敢刚强,冲锋第一”。

后来进攻长沙时中炮牺牲。

经历单纯,全无争论,说他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大家都会赞成。

比较而言,石达开的问题就要复杂得多。

他的前期活动虽有不少记载,可是颇有出入,他的后期活动不仅记载甚少,而且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而真相难明。

石达开出身于什么家庭?从自耕农到土豪大族,各种说法都有。

我们到他的故乡访问时,所得到的口碑是“田不多”,自耕自食。

有的史料说“家稍裕”。

有的史料说“家中资”。

有的史料说“家本富饶”。

有的史料说“以财雄一方”。

有的同志竟称石家为“当地土豪大族”。

当然,现已谁也不会再讲唯成份论,但是出身不同的人参加革命的原因不会完全一致,这就难免会对他的评价产生影响。

再说,石达开虽然自幼读书,但是从未应考,没有功名。

他算不算渎书人,也很难说。

无文凭而有水平的人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在争论,何况是对古人。

此事也与评价问题有关,因为“春秋责备贤者”,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我们对于有识之士的要求显然要高于无识之徒。

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除了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没有争议之外,其他许多重要史事都还没有弄清真相,未下定论。

例如“安庆易制”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是否能够完全旨定,大家的意见就不一致。

天京内讧之前,他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如果参与了,就要承担发动内讧的一定的责任。

此事虽然“查无实据”,究竟事出有因,因而至今尚未得到澄清。

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否负气出走,带走大批人马,决心远征不返?果真如此,他就要承担分裂的责任。

现在虽然有些同志已经提出确据,证明他离开天京的当时并未蓄意远征,决定远征不返是两年以后的事,是由以后主客观两方面许多原因所促成。

但是目前此说还未成为定论。

有关石达开后期活动的史料甚少,这是易于理解的。

当时石达开孤军流动作战,出没无常,敌人常常弄不清他的踪迹,自然不会有很多的记载;而他们自己的文书史料,在失败后,大都被毁,残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由于史料过少,我们想对这一段史实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已经十分困难,更何况这些史料的内容还并不完全可靠。

这一时期的史料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石达开远征军自己的史料。

除了像《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这样有限的几件文书文理通顺叙事详明之外,某些将领文化程度不高,文书叙事不清,有的把贵州的“威宁”错写为“谓林”,这种半读半猜的史料,要想据以查明史实,确有困难。

(二)是清朝官方记载。

为了邀功或者诿过,清方将吏的奏报每每故意说假话,例如薛福成就揭破过骆秉章的谎言:“按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而骆文忠公凑疏谓唐友耕一军已驻北岸,似为将士请奖张本,不得不声明防河得力,因稍移数日以迁就之。

当时外省军报,大都如此,亦疆吏与将帅不得已之办法也。

”象这样的史料,只会把人引入岐途,掩盖庐山真面目。

(三)是地方志的记载。

这些记载虽非存心作伪,但又常常得自道听途说,不足为据。

例如石达开为了迷惑敌人,对分兵作战时各路队伍都打自己的旗号。

以至在同一时间,相距数百里的两个地方都有石达开路过该地的记载。

孰真孰假,连当时当地的人都弄不清楚,何况后人。

因此,这种记载的史料价值也就不高。

既然史料数量甚少,质量不高,据以探讨史实,必然困难很大。

例如石达开最后渡过金沙江的兵力,根据不同的史料,既有十余万人之说,也有三四万人之说,甚至还有数千人之说。

史实没有弄清,我们又怎能正确地评价石达开当时的战略得失,以至是非功过。

就在这些数量甚少、质量不高的史料之中,也还难免掺入赝品。

如说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的说法来自《石达开致骆秉章书》。

可是近年来已...

水浒传四十一回片段

话说江州城外白龙庙中,梁山泊好汉劫了法场,救得宋江、戴宗。

正是晁盖、 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刘唐、燕顺、杜迁、宋万、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 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共是一十七人,领带着八九十个悍勇壮健小 喽罗。

浔阳江上来接应的好汉张顺、张横、李俊、李立、穆弘、穆春、童威、童猛、 薛永九筹好汉,也带四十余人,都是江面上做私商的火家,撑驾三只大船,前来接 应。

城里黑旋风李逵引众人杀至浔阳江边。

两路救应,通共有一百四五十人,都在 白龙庙里聚义。

只听得小喽罗报道:“江州城里军兵擂鼓,摇旗鸣锣,发喊追赶到 来。

” 那黑旋风李逵听得,大吼了一声,提两把板斧,先出庙门,众好汉呐声喊,都 挺手中军器,齐出庙来迎敌。

刘唐、朱贵先把宋江、戴宗护送上船,李俊同张顺、 三阮整顿船只。

就江边看时,见城里出来的官军,约有五七千马军,当先都是顶盔 衣甲,全副弓箭,手里都使长枪,背后步军簇拥,摇旗呐喊,杀奔前来。

这里李逵 当先,抡着板斧,赤条条地飞奔砍将入去,背后便是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将 拥护。

花荣见前面的军马都扎住了枪,只怕李逵着伤,偷手取弓箭出来,搭上箭, 拽满弓,望着为头领的一个马军,飕地一箭,只见翻筋斗射下马去。

那一伙马军, 吃了一惊,各自奔命,拨转马头便走,倒把步军先冲倒了一半。

这里众多好汉们一 齐冲突将去,杀得那官军尸横野烂,血染江红,直杀到江州城下,城上策应官军早 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

官军慌忙入城,关上城门,好几日不敢出来。

众多好汉拖转 黑旋风,回到白龙庙前下船。

晁盖整点众人完备,都叫分头下船,开江便走。

却值顺风,拽起风帆,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来。

一帆 顺风,早到岸边埠头,一行众人,都上岸来。

穆弘邀请众好汉到庄内堂上,穆太公 出来迎接,宋江等众人都相见了。

太公道:“众头领连夜劳神,具请客房中安歇, 将息贵体。

”各人且去房里暂歇将养,整理衣服器械。

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 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饮 酒中间,说起许多情节。

晁盖道:“若非是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 穆太公道:“你等如何却打从那条路上来?”李逵道:“我自只拣人多处杀将去, 他们自要跟我来,我又不曾叫他!”众人听了,都大笑。

宋江起身与众人道:“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时,和戴院长皆死于非命。

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 害我们。

这冤仇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做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 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

那时回去如何?”晁盖道:“我们 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 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

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 各处谨守。

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花荣道: “哥哥见得是。

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

先得个人去那里 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 方好下手。

”薛永便起身说道:“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处无为军最熟,我去探听 一遭如何?”宋江道:“若得贤弟去走一遭最好。

”薛永当日别了众人自去了。

只说宋江自和众头领在穆弘庄上商议要打无为军一事,整顿军器枪刀,安排弓 弩箭矢,打点大小船只等项。

提备已了,只见薛永去了两日,带将一个人回到庄上 来,拜见宋江。

宋江便问道:“兄弟,这位壮士是谁?”薛永答道:“这人姓侯, 名健,祖居洪都人氏。

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更兼惯习枪棒,曾拜薛 永为师。

人见他黑瘦轻捷,因此唤他做通臂猿。

现在这无为军城里黄文炳家做生活。

小弟因见了,就请在此。

”宋江大喜,便教同坐商议,那人也是一座地煞星之数, 自然义气相投。

宋江便问江州消息,无为军路径如何,薛永说道:“如今蔡九知府 计点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

现今差人星夜申奏朝 廷去了。

城门日中后便关,出入的好生盘问得紧。

原来哥哥被害一事,倒不干蔡九 知府事,都是黄文炳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如今见劫了法场,城中 甚慌,晓夜提备。

小弟又去无为军打听,正撞见侯健这个兄弟出来吃饭,因是得知 备细。

” 宋江道:“侯兄何以知之?”侯健道:“小人自幼只爱习学枪棒,多得薛师父 指教,因此不敢忘恩。

近日黄通判特取小人来他家做衣服,因出来遇见师父,提起 仁兄大名,说起此一节事来。

小人要结识仁兄,特来报知备细。

这黄文炳有个嫡亲 哥哥,唤做黄文烨,与这文炳是一母所生二子。

这黄文烨平生只是行善事,修桥补 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拔贫苦,那无为军城中,都叫他黄佛子。

这黄文炳虽 是罢闲通判,心里只要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都叫他做...

关于中的几个句子

(1)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2)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3)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明白了兴衰贵贱都由命中注定。

(4)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5)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6)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朋友相聚的诗词

1.朋友之间,要紧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谓也。

(梁漱溟) 2.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3.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4.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5.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杜甫) 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8.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9.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10.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11.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12.向你的朋友学好,对着你的影子整装(蒙古族) 13.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淮南子) 14.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赞美“相聚”的诗词有哪些?

1、便只合、长相聚(宋·柳永·《昼夜乐》)2、相思不得长相聚(宋·柳永·《女冠子·断云残雨》)3、溪云到处自相聚(清·何绍基·《山雨》)4、大家相聚吃茎虀(宋·释崇岳·《偈颂一百二十三首》)5、惊飞不许长相聚(宋·欧阳修·《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6、偶然相聚还离索(宋·苏轼·《醉落魄/一斛珠》)7、只愿长相聚(宋·黄裳·《蝶恋花·忽破黄昏还太素》)8、恰得一年相聚(宋·王之道·《惜奴娇·甚麽因缘》)9、难得人间相聚喜(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或行或止》)10、恰两月、六番相聚(宋·郭应祥·《鹊桥仙·六人欢笑》)11、偶然相聚(宋·郭应祥·《减字木兰花·偶然相聚》)12、却怜相聚日无多(宋·郭应祥·《踏莎行·露湿冠巾》)13、暂时相聚(宋·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14、相聚不知好(宋·利登·《水调歌头·相聚不知好》)15、两人最是难相聚(元·梵琦·《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16、时时姹婴相聚(元·马钰·《夜游宫·识破尘劳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844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