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好心情”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秋天好心情”的诗句有哪些?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唐.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3、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清.纪映淮《咏秋柳》

4、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唐.杜牧《长安秋望》

5、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宋.徐玑《秋行》

为什么到秋天就容易多愁善感 ??

冬天寒冷,春天温暖但还有寒意,夏天炎热.只有秋天是一年四季当中最舒适的.其实秋天让人伤感带着浓重的历史色彩 和神话故事并不是因为秋天伤感 而是因为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 把秋天描绘成了伤感的季节.所以现在的人秋天遇到了什么伤感的事就觉得秋天伤感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巧合.你不认为有很多人在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吗?秋天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万物开始凋零,多愁善感的人最易触景生情。

...

健康咨询描述:每次一到了秋天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多愁善感...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描写秋天的诗或词。

原创也可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瑟瑟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它年我欲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苏幕遮·范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愁肠,化作相思泪。

蝶恋花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古诗词中的”秋”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

我大学女生,太多愁善感了!平时喜欢看诗词,看词多一点。

动不动...

纳兰性德《蝶恋花·散花楼送客》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康熙十八年,容若挚友张见阳被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容若为其送行,赋词。

原词城上清笳城下杵。

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

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

夕阳村社迎神鼓。

注释杵:捶衣用的棒槌。

捣衣声。

刀尺:剪刀和尺。

裁剪工具。

浦:水滨。

黄茅山店:荒村野店。

赏析秋天的离别从来最伤情,多愁善感的容若并不能幸免,于是上阕,他用的那些词:“清笳”“刀尺”、“蒹葭浦”勾勒出的画面都是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的。

一声声凄冷的胡笳声和捣衣声使得长满芦苇的水滨更添清冷。

这一切,正应了江淹那句著名的离别广告语:“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也不过是一首寻常的赠别词,而且它有很多用典和化用,实在不能算好,幸好还有让容若施展才气推陈出新的下阕。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本是极为萧瑟之句,似是警醒,又是担心。

而下句“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又极为温暖,是宽慰语。

是含泪微笑之挑法。

“行宿黄茅山店路”是苦中有乐,已显豁达。

“夕阳村社迎神鼓”一句,更别有野趣如风吹浓云、猝然破开一片新天之意。

农家风光如新阳崭新艳美,想来让人忍不住破颜一笑,悠然神往,不觉卸了离愁。

容若这词,有凉凉古意。

字里行间蓦然带我回归了好几百年,不是清代,而是更遥远的唐宋,那时的送别诗词里独有洒然壮美的境界里。

能在结尾翻转全篇词意而有突破,破而不毁。

纳兰才力由此可见一斑。

“村社”是农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每年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举行。

如红楼里宝玉途经乡村时对村居生活的好奇留恋一样,“夕阳村社迎神鼓”这种寻常农家的恬淡热闹,又何尝不是生在钟鸣鼎食的容若追求和向往的呢?门前若无南北路,此生可免别离情。

天色将暮,宴席已阑。

当真,留不住你了。

然而也毋须强留。

人生聚散各有因。

人,若有必须要行的事,不如洒然上路。

你知,明日天涯,也必有我思忆追随。

写秋天的雨的文章

枫叶赞 即使在阴霾的心境中 在秋风啸啸的呼喊拼杀声中 你也笑谈岁月波澜 你像一面面胜利的旗帜迎风招展 风景里有你忧愁的篇章 在风霜雨露的剥蚀中 也有你爱意的情怀 你像一朵朵红红燃烧的火焰 纵然生命已老故事飘落 你用炽热的红色濡染秋的生活 但你心红似火爱恋似火 你用思念等待冬天的童话 你用你的魅力与内涵 你用满树的烂漫和青春 给秋留了无限的眷恋 期盼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谁染枫叶醉 振铎 清晨,我漫步在悉尼北郊的希尔顿森林。

走出林间小道,迎面只见路旁的枫树开始染成了深浅不同的红色,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这森林边的小小山谷,万绿丛中,点缀着一处处的红枫,把环绕它们的浓绿的树林衬托得更加郁郁葱葱,把整个山谷渲染得更加绚丽。

记得少年时代,我独自坐在重庆朝天门对岸的龙门浩大石头上,在江畔读西厢记。

我被书中优美诗句所吸引,大半天沉迷在书里的诗情画意之中。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优美诗词都在岁月中遗忘,唯独西厢记中“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诗,我还记得,大约是我太欣赏诗句描绘的画面的缘故。

古代诗人吟唱的枫叶,大多在我的脑中留下了一种凄清悲凉的色彩。

“万里云天看雁风,秋心一点叹飘零,离人更远山依旧,片片红枫书幽情”。

古人曾经把枫叶称之为灵枫,又称相思叶。

李煜思念故国山河,望断“一重山,两重山”,惟叹“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那些文人骚客咏诵枫叶,总是蒙上一层感伤情调。

有的面对“月落乌啼霜满天”,只能“江枫渔火对愁眠”。

他们身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眼望“汀洲延夕照,枫叶坠寒波”,禁不住发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感慨。

红叶撩起无限哀怨,令他们伤情。

枫叶几度缀相思?在他们的眼中,红叶是相思血泪染成。

“红叶有霜终日醉,醉到深处是飘零”。

飘零的红叶,就是一些诗人们坎坷生涯的写照。

其实,满山红叶是一幅值得赞颂的醉人图画,只不过被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为之染上了感伤色彩。

秋高气爽之时,在中国,在日本,在枫叶之国加拿大,都能见到结伴郊游,欣赏遍山红叶胜景的人潮。

在众多人的眼中,红叶是美丽的化身,是成熟的标志,是收获的赞歌,是思绪的结晶,更有人把它当成赤子之心的象征。

看到满山枫叶红艳,人们当然会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叹! 至今仍珍藏在我心中的醉人的红叶画面,是在川西北的米亚罗山间见到的。

那时我十来岁,无忧无虑,天天跟随我的电台台长,骑着马,唱着歌,带着无线电台,在草原上流动,频繁来往于阿坝和郎木寺一带的甘、川草原。

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名叫米亚罗的地方,在隐藏在川西北草原深处广袤的深山峡谷中,那里满山遍野都是五角枫树林。

正逢金秋季节,枫林尽染,恰似灿烂的彩霞坠落在山谷。

我们常常骑马走过峡谷毗邻草原的几处山颠,极目远眺环顾,在一望无际的蓝格荧荧的碧空之下,那一马平川的黄澄澄的草原,一条玉带缠绕的晶莹闪光的潺湲流水,一望无涯的丹红枫叶,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壮美画面。

好多年前,一位苏州好友告诉我,离苏州不远的天平山红叶,天下称奇。

天平枫树,号称五彩枫,树叶呈三角鹅掌状,色彩艳丽。

枫树叶子,似五彩飞蝶,飞舞在红云之中。

更有山间祥光环绕,恍如仙境。

那里是范仲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确是人杰地灵、寻幽探胜的宝地。

我虽然多次访问苏州,都没能碰上赏枫季节,至今引以为憾。

幸好,后来我探访加拿大,不期而遇地见到友人所描绘的五彩枫林的绮丽景观。

那年,从多伦多机场下了飞机,我们乘车前往士嘉堡,路过约克区的山谷,只见群山枫树尽被染成红灿灿的一片,连澄净的天空也泛起了红晕。

士嘉堡是多伦多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我们住在一家名叫爱静阁的小旅店。

红叶美景,不能错过。

我经常抽空出外,四处漫步观赏红叶。

士嘉堡生长着茂密的枫树,树种繁多,有大枫叶,也有小枫叶,色彩深浅浓淡相异,有的黄中泛红,有的红得发紫。

林间小道上,红叶在空中纷飞,地上铺满斑斓的枫叶,踩在上面,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

那天早晨,我来到一处建筑精巧的白色木屋的前面,只见一扇玻璃窗的后面,有一只雪白的波斯猫蹲在那里凝视翻飞的枫叶。

那神态,就像是一幅镶在画框里的苏州双面绣的艺术品。

我赞叹主人布置陈设的匠心,走上前欣赏。

波斯猫的闪光的视线突然转向我来,还细声地叫了两声,显现出欢迎神情。

原来那是一只活生生的波斯猫。

这时,主人听到声响出来。

一看我是华人,便殷勤地招呼我,请我随意参观。

他有一个很宽敞的花园,入口处,各种小巧玲珑的雕塑生动传神。

花坛上,站立着相互偎依的一对男童和女童的塑像,他们俩举起手臂,似有所指,正好指向花园深处几株红彤彤的枫树。

顺着望过去,枫树多姿多彩,有的绿中带红,有的红中带黄,有的呈紫红色,更加娇艳迷人的是金黄色的叶子,好像金箔一般,闪闪发光。

后院里,有几棵枫树红得好像一团火。

越过房屋的围栅望过去,屋后是一大片枫林。

大大小小的枫树翻飞着斑斓的叶子,枫叶经霜以后,色泽变化斑驳,正如我的朋友描绘的那样,枫叶五彩缤纷。

在阳光照...

唐宋词里的秋天有什么样的意象

萧瑟凄凉。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

“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也有例外,比如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作文:又见秋天

秋天到了,风更凉了,水更静了.一棵枯草,一片落叶都暗示着人们;秋天的脚步己走来了.秋是一个回归的季节,"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一群人字形大雁越飞越远,飞向温暖的南方.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辛勤的农民不仃地忙着收获和播种,带着喜悦迎着朝霞,送走晚霞. 秋天最吸引人注目的是那满眼的叶子,它不需要任何装饰.秋风扫过树叶飘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仙女那样轻盈地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千万张叶子载满了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凭着强烈的追求,借助了秋的爆发,达到了生命的沸点,好一片成熟的金黄!有的深,有的浅.它们曾以不同的姿态迎接阳光,而今又不以不同层次的金黄洒遍了大地.它们不会死亡,它们融于大地,育孕着新的生命,成功的希望! 秋的美是成熟的,不象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秋天具有黄金的特征:庄重富有.她是我心中最美好季节."春华秋实"万物从春天开始,在秋天成功.秋天洋溢丰收的喜悦.啊!秋天是美丽!我深深地被她陶醉! 秋天随笔二 又见秋天,总以为自己该写点什么。

见落叶,心中便该生出一些凄凉才是?见花残,一定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其短也的叹息? 我知道自己不能!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忙碌于俗世凡尘,眼睛和心灵被很多的琐事占据,又如何有这份闲情与心思! 四时季节更替,原也平常。

正如那月缺月圆,只在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炒作成了串串的相思,花开花落,也只有深宅大院的“林妹妹”们,或荷锄葬花,或赋一曲“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

北国的秋,是最让人惬意的季节。

单看看晴天时那一抹蓝天,心就完全被醉倒了。

蓝的纯净,蓝得高贵,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却又怕粗糙的手弄花了透亮的脸。

此时站在旷野,或是高高的山坡上,便忍不住想高歌一曲,空气里就弥漫着喜悦,而愁烦和郁闷会很快的逃逸了。

间或慢悠悠荡过的几丝洁白的云彩,偶尔一对引吭高歌的雁阵,心底的喜悦便一拨拨涌上你的心头。

走在林荫道上,头顶,脚下,金黄的色彩,从头顶蔓延到脚下,那股柔柔的心动,又从脚下蔓延至全身的每一个角落。

有几片叶子调皮的在风中打着旋儿,又颤悠悠地落在群裾。

我从树上,叶上,看不到一丝的悲伤,而繁花似锦的场面,却分明在脑海中浮现。

是啊,明年,这里,那里,又是一片灿烂。

树和花,该为我们慨叹才是啊。

人生的春秋一过,就再也无法重复了! 放眼田野,成熟的玉米,挺直着腰杆,骄傲地和主人一起炫耀自己的成绩。

土地现在毫不吝啬地敞开胸怀,给辛勤劳作一季的农民丰厚的回报。

田间地头,山崖坡畔,最抢眼的便是晶莹透亮,红似小灯笼的柿子。

这几年土地稀少了,没有成片的土地来栽植这种植物,它就随便在田间,道旁,门前的空地,只要有苗,就风风火火地成长起来。

秋天,又多了份喜庆和殷实的色彩——火红! 现在,才知道其实人生本没有那么多的慨叹,那么多的失落。

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努力地生活着,就如草木,开花时就到绚烂,到极致,孕育果实,就默默地奋斗,全身心地奉献,及至凋谢枯萎,也是快乐地舞蹈着离开。

秋天随笔三 秋天到了吗?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一阵细雨过后,天还是阴阴的,柳叶已不再留恋树的温存,悄悄投入地的怀抱,阳台上经历风雨的衣服也像是要挣脱衣架的束缚,随着秋风肆意飘摇,自由起舞。

我不是这幅风景的设计者,也融不进这幅美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顾影自怜的欣赏,欣赏美景,也欣赏自己。

我不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很多生命结束前最凄凉的时候,我不喜欢生命结束,也不喜欢秋天,可是我懂的欣赏,欣赏这种必然却又不期然的时刻,懂得欣赏这种另类的美,懂得把自己以另一种形态融入其中,欣赏的同时也学会感受,欣赏自己。

心境凄凉的时候,会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到了秋天,不自觉的说到自己老了,换来别人一阵嘲笑,可真是感知了才会说起吧,人虽中年心若暮年。

老态龙钟的心态似乎无法遮掩,因为这时即使说到自己的老,在旁人眼里,也是一种炫耀年轻的姿态,可是我真的不再年轻了。

有时候很享受自己的这种老态,老了就可以不上进,老了就有理由目中无人,老了就可以自私到放下所有责任,只想自己,我在自己已经老了的虚像下自由放纵,没有人可以看懂,当然也没有人能够打扰。

这种一切都无谓的感觉,你试过吗?很舒服,只是容易上瘾,像精神鸦片,所以呀,偶尔的享受可以说成是懂得放松,那一味的沉溺就只能叫自甘堕落了。

我不是自甘堕落的人,所以会逼自己清醒,告诉自己刚刚不惑,还需要拼搏,需要上进,于是产生很多的想法,会有压力,会想逃避,又把自己逼回到老态的心境下,走到秋季,直面冬季,等待春季,整个人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中,慢慢成长,慢慢老去。

我本不甘于此,可是就像走进迷宫一样,被里面堂皇的装饰吸引,却背负不得不走出去的责任,徘徊着,迷茫着。

秋天到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秋天随笔四 也许这就是生活,尽管有点悲哀!呼吸着不太纯净的空气, 走在北方拥挤的街道上, 每天忙碌的工作着, 有时觉得这才是生活。

这才是...

联系古诗,谈谈秋意象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

341102)江西省赣县田村中学 钟益忠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

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

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假如当是一篇作文或者作业的话,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够了,你可以参考后再修饰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481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