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八句律诗的格式

有关八句律诗的格式

律诗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一般律诗四韵八句,称作“四联”,依次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链”、“尾联”。首联、尾联可以不对仗,颔联颈联对仗。如果是排律,除首尾二联不对仗,中间不管多少,统统对仗。关于对仗,或者简称“对”,以后专门说,里面门道特别多。这篇先说音韵规律。

五言律诗的格律常格基本如下:

五言律诗一(仄起,即首字仄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此为首联,两句平仄相对。这是音律上的“对”。

平平平仄仄, 此句第二字与上句平仄必须相同,称为“粘”。

仄仄仄平平。 此为颔联,两句平仄相对。这是音律上的“对”。

仄仄平平仄, 此句第二字与上句平仄必须相同,称为“粘”。

平平仄仄平。 此为颈联,两句平仄相对。这是音律上的“对”。

平平平仄仄, 此句第二字与上句平仄必须相同,称为“粘”。

仄仄仄平平。 此为尾联,两句平仄相对。这是音律上的“对”。

就这样“对”与“粘”的回旋中形成了五律格律的常格。

五言律诗二(平起,即首字平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粘”“对”关系一如前述。

七律无非就是五言句前面加二字,平前加仄,仄前加平。

七言律诗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首句押韵,则:

七言律诗三: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四: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粘”关系一如前述。

古代古诗词加赏析八句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赏析这是一首咏史。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使英雄泪满襟!

写古诗有什么格式?

唐诗格律 注:平代表一声和二声,仄(zè)代表三声和四声。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例词参考·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写古诗的格式,该怎么署名?

古诗的格式: 一、律诗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

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二、绝句 绝句可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三、五言绝句 1、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署名(落款)的格式: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诗画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

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诗画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

如果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

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扩展资料:作品中上款常用的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 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常用的客套词或敬词: 1、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2、绘画题款用:敬 ,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3、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落款 百度百科--古诗词

古诗的格式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志就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 五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 ·例词参考·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

诗歌的格式

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

诗歌有许多种类。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2.诗歌的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

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

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如《兰陵王》)、四叠. 4.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

曲有散曲和剧曲之分。

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剧曲进入戏剧,成为唱词。

曲有曲牌和宫调。

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谱式,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

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不仅可用于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

如睢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

诗的格式,谁可以告诉我现代诗的格式。

不要古代的,只讲现代诗歌的...

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是诗的三大特点。

你问的分行、分段和押运是属于音乐性(也称节奏)的范畴。

我个人认为,一首好诗,是以感情统领全局的,是靠感情物化了抽象为意象,来打动读者的。

所以说,我还是比较注重诗歌的内容。

你所列举的这几首诗歌的音乐性都很美,只要你掌握了诗歌的本质,由感而发,你所迷惑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作诗有平仄之说,请问平仄有什么格式

统诗词的写作方法 □ 符瓦 (一)声调传统诗词讲究音乐性,易诵能唱,容易记忆。

所以它的写法强调懂得格律,过去便有人将它称为格律诗。

懂得传统诗词的格律,要先从字的声调入手。

从前的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去。

古人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故声调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分清平仄两个字。

有人研究过,认为粤方言(白话)更接近古代的语言,所以懂得说白话的人,要区分平仄声比较容易。

平是平顺的意思,声音比较响亮动听,能拖长,也就是如一条平坦的路径,可以顺利的走下去。

仄是倾斜的意思,属仄声类的字,声音比较拗屈难听,较短促,如人为想将它拖长,则不可能。

要正确运用此平仄声判断方法,最好是将同拼音不同调的两三个字来对比,如钟和众、期和企、花和画等,前者和后者一读白话声,便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悦耳、平柔,属平声;后者聱牙、急迫,属仄声。

习惯于区分现代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人,要知道古代的入声字已经分散到新四声中去。

那么,分散到上声和去声的入声字,自是仄声;这里十分要注意的是已分散到阴平和阳平去的原入声字。

如“插”字和“差”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同音,同属阴平声调,但如读起白话来,便有很大区别,又如现代普通话“衣 ”“一”。

同音,但在古语中“一”是入声字,“衣”是平声字,是不容混淆的。

所以,只懂得现代普通话而不懂得白话的人,要正确区分出传统的平仄声,必须手上有一本《词林正韵》之类的工具书不可,特别是要掌握好入声字这一类。

除了查工具书、字典或词典这一手段外,多背熟一些古代名篇,也能正确区分某些疑难字的音调,在同一句中,唐诗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也就是说,一句子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的双数字,平仄必须按固定格式,不能混乱。

如上面提到的“画”字,如果用其他方法无法判出其平仄声归属,我们的头脑中立时涌起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名句,那么按照同句的平仄相间的句式,便很容易判断出它属仄声。

至于,同句平仄相间的规律又该是如何呢?这是我们在下一回要谈到的主要内容。

传统诗词的写作方法 □ 符瓦 (二)句式在律诗和绝句中采取的句式,大多是采取前为双后为单的词组组合法。

如“床前/明月/光”,为2/2/1句式;“风急/天高/猿啸哀”为2/2/3句式;“ 凤凰台上/凤凰游”为4/3句式;“于无声处/听惊雷”为另一种类型的4/3句式。

词的不同之处,是大量采用前为单后为双的词组组合法,且此种句式在不同词牌不同地方与前双后单的句式是不能混乱的。

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和“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个七言连续句,前者是前双后单句式,后者是前单后双句式,为 3/4句式。

词中有的五言句也是这样,如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 赋》的“正惊湍直下”,为1/4句式,与“床前明月光”的句子结构截然不同。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声调,一般是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除结尾字的押韵规律外,逢双数的字,必须是平声和仄声错开,为此只有两种情况:仄平仄和平仄平。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四六位数的字,分别是急、高、啸,为仄、平、仄声;而一三五位数的字分别为风、天、猿,都是平声,却不妨碍入律,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意思。

“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二四六数字分别是无、处、惊,为平、仄、平声;而一三五数的字分别为“于、声、听”,为平平仄声。

一般情况下,单数位的字是不论平仄声的,但应力争避免“三平脚”或“三仄脚”,也就是说,不要末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所以五言字的第三位和七言诗的第五位的字,有时就需要讲究一下。

此外,犯“孤平”即同一句诗除韵脚外,只出现一个平声字,也是诗家之忌,但此内容较复杂,还有较深一层的“补救”方法,作诗者在初始可以抱着“不以词害意”的创作观点。

词里的平仄声,要求更为严格,相当多的长调都不能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写诗格式去做,必须对照词谱的固有格式去填写,所以说是“按谱填词”,这样说来,学写词的人,手上有一本“词谱”之类的工具书是有必要的。

如最简单的《十六字令》,它的定格是“一(韵)1┃--┃┃-(韵),--┃(句)+┃┃--(韵)”其中一是平声,┃是仄声,+是可平可仄的地方。

由此看来,写词要比写诗难。

有的初学者以为只是符合词牌那规定的字数就可以算是该词了,不讲句式和平仄规律,随意填写却冠上词牌名,谁知是贻笑大方。

传统诗词写作方法 □ 符瓦 (三)格律律诗从第一句到第八句,平仄的“二四六分明”,简单说是“对粘”关系:“对”是相对的意思,也就是说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平仄要相反,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位字为平仄平,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就应为仄平仄。

“粘”是粘贴的意思,就是说下句与上句的平仄相同,如第二句为仄平仄,那么第三句也是仄平仄。

再往下推,都是这样对粘下去,第四句和第三句对、第五句又和第四句粘……试看杜甫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

要一首一千五百字左右的诗词

大哥,你要求也太高了,琵琶行长恨歌这都算是长的了,也没有那么多字啊……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

“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⑵ 都押平声韵;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

本文只谈律绝)具体的请看下面的网页,应该有你要的知识:)

父亲碑上歌颂功德的四言八句古诗一首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

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

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

五言古诗简称“ 五古”, 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

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

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

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

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

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

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

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

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

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

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

“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

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例如,于进水的《诗帜》。

《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

《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

《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确了诗歌的分类,指明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方向。

《诗帜》的诞生,是人民不满当今中国诗歌现状,要求恢复传统重建诗格的必然体现,是诗歌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诗歌走向复兴的一面旗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356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