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山水的诗词 诸暨诗句

诸暨山水的诗词 诸暨诗句

早发诸暨

年代:【唐】 作者:【骆宾王】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

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诸暨五泄山

年代:【唐】 作者:【周镛】

路入苍烟九过溪,九穿岩曲到招提。

天分五溜寒倾北,地秀诸峰翠插西。

凿径破崖来木杪,驾泉鸣竹落榱题。

当年老默无消息,犹有词堂一杖藜。

浣纱庙

年代:【唐】 作者:【鱼玄机】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诗谢赵南冈

年代:【宋】 作者:【马廷鸾】

早从诸暨厚相于,郭史能书也忆渠。

万事只今同去鹤,十年依旧爱前鱼。

试尝小缶烹莼玉,旋泼新醅漉酒酾。

故旧不遗风韵在,犹存越绝几编书。

九日诸暨道中示兴之

年代:【宋】 作者:【喻良能】

客里逢重九,萧萧落叶风。

略无花对菊,但有鬓如蓬。

蕉卷新收绿,枫旗半展红。

登临语宗武,剩喜一樽同。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作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何逊】

疲身不自量。

温腹无恒拟。

未能守封植。

何能固廉耻。

一经可人言。

三冬徒戏尔。

虚信苍苍色。

未究冥冥理。

得彼既宜然。

失之良有以。

常言厌四壁。

自觉轻千里。

日夕聊望远。

山川空信美。

归飞天际没。

云雾江边起。

安邑乏主人。

临昂多客子。

乡乡自风俗。

处处皆城市。

所见无故人。

含意终何已。

诸暨道中五首

年代:【宋】 作者:【葛绍体】

路分杭越号牌头,行客东西各自谋。

总是春晴好天气,野花山鸟亦风流。

两畔绿杨卧碧溪,人家一带绿杨堤。

门开恰出市行路,山在屋头谁肯栖。

晓烟晴日过枫桥,桥面山尖春半娇。

一簇谁家嫩杨柳,淡黄襟带学宫腰。

极目田畴似掌平,远山依约画难成。

天宽地大空明处,渐近稽山接帝城。

寒雨路从岩涧出,晴天才见越山川。

谁怜昨日经行地,回首苍茫起暮烟。

自诸暨抵剡

年代:【宋】 作者:【潘阆】

莫叹尘泥汩,且图山水游。

双峰天姥翠,一舸剡溪秋。

不见戴安道,有怀王子猷。

西风无限意,尽属钓鱼舟。

自诸暨抵剡

年代:【宋】 作者:【潘阆】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自诸暨抵剡

年代:【宋】 作者:【潘阆】

秋渚涵空碧,秋山刷眼青。

排头烟树老,扑面水风醒。

上濑复下濑,长亭仍短亭。

夜船明月好,客梦满流萤。

自诸暨抵剡

年代:【宋】 作者:【潘阆】

出得云门路,风凄日夕曛。

船撑鉴湖月,路指沃州云。

山色周遭见,溪流屈曲分。

一觞还一咏,谁是右将军。

拟人法描写山水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苏轼曾在诗句中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参考资料:

1、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3379.com/view-21727.html

诸暨五泄导游词

各位团友,诸暨五泄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为50平方公里。它由五泄湖、桃源、五泄禅寺、东源五泄瀑布、西源生态峡谷等重要景区组成。五泄瀑布是风景区的精髓,一泄娟秀奇巧、二泄珠帘飘洒、三泄千姿百态、四泄烈马奔腾、五泄蛟龙出海,香港报纸誉其为“神州第一飞瀑”。五泄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400多种,草本植物600多种,国家保护植物7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泄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他的地理学巨著《水经注》中记述了五泄山水。赞其日:“水势高急,声震山外,望若云垂。”1100多年前,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五泄山水,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广招弟子,传播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的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就是他的得意弟子。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历代名人,如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诗书画篆四绝的徐渭、古代人物画大师陈洪绶、清宰相刘墉(刘罗锅)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作家郁达夫等都游览过五泄,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对五泄风景赞叹不绝。

【叠石岩】

五泄的第一个景点是叠石岩。它高约100米,长约400米,径直向五泄溪斜伸过来,它是风景区的照屏,使其欲露先藏。民间传说,五泄过去老发大水,冲毁了田地庄稼,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一次,天上神仙吕洞宾驾祥云路过此地,只见下面波涛滚滚,五泄又在发大水,五条玉龙又在作孽。他动了怜悯之心,手抓神仙土向下撒,谁知土高一尺,浪高一丈,吕洞宾连施了几十把土,才将洪水止住。这几十把土堆叠成叠石岩,成为五泄一景。大家看,“叠石胜景”这几个摩崖大字,是著名书法家钱君訇先生的墨宝。

【五泄湖】

我们站在五泄湖大坝上,可以感觉到凉风习习,面前的五泄湖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五泄湖呈狭长形,弯弯曲曲长2公里,水容量为1O01万立方米。大家看,这是夹岩峰,它高200多米,巍然屹立,弧形的岩壁,上倾下收,超过了90度,非常险峻,那裸露的碎岩是地壳剧烈变动时高温凝结而成,古人写诗赞其日:“皱瘦石骨透,兀立干仞壁。游履阻攀跻,猿猱竞跳踯。”下面我们乘船去湖中游览,看一看两边的风光。大家看,这夹岩峰光滑陡壁处,凿刻着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沙孟海题写的“五泄胜景”四个大字,增添了这里的风采。大家猜猜看,母个字的大小有多少?直径有10米,真是气势豪迈。这里有一个山洞,叫夹岩洞,深约20米,高16米,原在半山腰。山脚有夹岩庙,后来建造了水库,庙成为水底龙宫,而这洞刚好在水面上,成为湖中一景。

往西面看,有一只千年乌龟头傲蓝天,整个身子贴在岩壁上,四只脚爪奋力撑在岩壁上,在陡峭的石壁上爬行。传说,这乌龟在五泄修炼了千年,要上天成神。这是仙桃峰,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中设蟠桃盛会款待诸路神仙,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偷吃蟠桃,慌乱中跌落一只掉到五泄。据说这蟠桃6000年才一熟,凡人吃了“霞飞升天,长生不老”。这是杜鹃峰,因山上多杜鹃而名,五泄的杜鹃,不仅种类多,而且覆盖面广,据初步统计,有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黄杜鹃)、马银花等十多种,每年4—5月份,满山遍开,使五泄成为花团锦簇的世界。大家往这边看,山顶下面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矗立,上面大的一块好像是老和尚合掌向外拜,下面一块小石头好像是小和尚双手合十向里朝拜,石头上的灌木草丛,恰似袈裟披身。所以这座山叫“老僧峰”。老僧峰对面的山叫施姑坪,传说,2400多年前吴越交战,西施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往吴国,西施的小姐妹们逃到这里隐居,故名施姑坪。施姑坪临湖一侧的山峰,侧望犹如巨大的手掌笔直竖立,五指合拢指向青天,故名“仙掌峰”,仙掌手心有一个野猫洞,洞内长有一株千年白牡丹,传说吃了能成仙

【桃源】

桃源景区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翠峰环绕,五泄溪蜿蜒如带,溪边枫杨树自然成林,一片片铺地的石蒜,迎风摇曳的箬竹,充满了山村野趣和大自然的魅力。景区中的桃树、枇杷、李树、梨子、樱桃、石榴等多种水果树,形成早春梅花、三月桃花、五月樱桃、夏至杨梅、十月丹桂飘香的四季景色。现在我们从这里坐电瓶车前往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

唐元和三年(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该院初名“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5年)赐名“永安禅寺”,天祜三年(906年)改为“应乾禅院”,后宋越州知事刁约游览五泄,更名为“五泄禅寺”,直到现在。寺前这株高约30米、胸径1.2米参天银杏,古老苍劲,传说为灵默禅师造禅院时手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灵默禅师创建了五泄禅寺后,诸暨籍一个7岁小孩名良价的便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13年渐入真谛。师傅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后与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他在江西洞山弘扬曹洞宗,风靡全国。宝庆元年(1225年),高僧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住持天童寺,弘扬曹洞佛法。此时,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佛,将曹洞宗带回日本,发扬光大。

【东源五泄瀑布】

团友们,下面我们去观赏“神州第一飞瀑”五泄瀑布。

这是第五泄瀑布,从31.2米的高处狂奔而下,瀑布跌在峭壁上,飞滚翻腾,似银蛇狂舞,因此,人们叫它“东龙湫”。瀑布冲击而成的水潭叫“东龙潭”,因水深而黝黑,人们又叫它“黑龙潭”,每逢天旱,人们常来此求雨,故又名“祷雨潭”。县志载:“宋乾道四年,安定郡王赵子涛偕尚书汪应辰,王希吕祷雨于潭,潭龙现爪,赤光射人,甘霖立沛。”

各位团友,过去人们只能见到第五泄瀑布,四泄瀑布藏在深山峭壁中,想见难如上天。1983年风景区开发后,修建了道路,我们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大家看,第四泄瀑布与第五泄完全不一样,它在一个狭窄的之字形山沟中从19米高处飞滚翻腾而下,飞溅的水花犹如烈马的鬃毛在飞速抖动,故人们称其为“烈马奔腾第四泄”。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形容其:“声怒、势怒、色怒”,十分形象贴切。

五泄瀑布中,气势最壮观、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第三泄瀑布。大家看:这第三泄瀑布在宽阔平缓的斜坡上浩浩荡荡而下,左边瀑布欢呼跳跃,奔泻跌宕;右边水流细小平缓,两水时分时合,碰到兀石险沟,呈现出各种姿态,古人形容其“倾者,滚者,跌者,冲者,突者,圈者,无奇不有”,许多游客观赏后,莫不赞叹这个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的瀑布,它能洗净五脏六腑污垢,抛净人间一切烦恼。

现在我们去欣赏第二泄瀑布,它的落差只有7.1米,瀑布下落时,被一块突兀而出的大石分成两半,分流如珠帘飘洒,双龙出游。古人有诗赞目:“两龙争壑那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瀑布下有长方形深潭,飞流下坠时,水势腾涌,明代文学家宋濂在《五泄山水志》中写道:“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龙潜其下。”

二泄与一泄紧紧相连,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瀑布中间有一水潭,直径1.5米,深约2米多,四壁光滑,人称“小龙井”。

大家看,瀑布下面的深潭,宽约5米,黝黑无底,又叫“大龙井”。

【西源生态峡谷】

西源生态峡谷全长十多公里,往里走,还有双峰插云、一线天、三台塔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往外走,游览西龙潭、楠木林、啼猿谷等景点。

大家看,这就是西龙潭瀑布,水从石壁泻下,随即分成幽秀两股,似燕尾,故又名“燕尾瀑”。瀑布下面的水潭直径约5米,深约2米,人们叫它“西龙潭”,一泓潭水清澈见底,又凉又纯,人们又叫它“白龙井”。

大家看,这里不但山高、水清,而且树木茂密。这是珍贵的楠木。据园林专家考察,这里的野生楠木林数量与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

现在,我们到了西源出口,这里有一座卓立平地的小山,如画屏将东西源分隔。近观峰列三鼎,极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各位团友已领略了五泄的风光,希望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参考资料:我也是别人那里摘的

诸暨有哪些风景区?

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五洩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北郊20公里处,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洩景区主要由碧波荡漾的五洩湖,四季如春的桃源,一水五折飞瀑撼人的东源和幽雅深邃的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景区以瀑、峰、林称胜,以五级飞瀑为精髓,景区内群峰巍峨,壁峭岩奇,飞瀑喷雪,溪涧峥琮,林海茫茫,仓紫万状

  汤江岩也是浣江 五洩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在诸暨市西南同山镇,距诸暨市区20公里,斗岩景区相距不足10公里,杭金衢高速牌头出口6公里,交通便捷。因景区世居汤姓,浦阳江流经段称汤江,江边山林巾屹立的摩天巨岩,也就称汤江岩

  斗岩风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距市区和五洩风景区均为15公里,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斗岩,原名陡岩,意示其陡然而立,峥嵘峭拔。后人以其四环峰峦似天上星斗列宿排列,遂更名为斗岩。游览斗岩,趣在攀登。斗岩以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泉清而著称。气候冬暖夏凉,常年云雾缭绕 诸暨为我国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国百强中的位次呈逐年上移态势,2000-2005年分别位居全国最发达县(市)第66位、第45位、第39位、第32位、第27位和第24位,是全省范围内位次上升最快的县市。农业是诸暨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生猪、香榧、珍珠、名茶、板栗、高菜等优质农产品不断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涌现了“绿剑”名茶、“枫桥”香榧等一批全国、省级名牌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和块状经济升级这条主线,全市已有年销售超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106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上市公司4家。大唐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十大块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目前,诸暨拥有国家级品牌16只,省级品牌112只,总数列浙江省县级市第一。诸暨有以服装为主的五大类出口商品、145个品种,外贸出口连年增长。诸暨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建筑之乡”。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获取省级科技进步奖总数连续五年居浙江省县(市)之首,荣获“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得到弘扬,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被授予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有关西施的诗词

西施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释】: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

西施咏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

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

【注解】: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

言颇是。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

西施

作者:【曹雪芹】 年代:【清】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也天香内样妆。

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原题】: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

下面这首是词

薄媚 西子词

作者:【董颖】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注释】:

《薄媚》是大曲的一种。所谓“大曲 ”,就是指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凡大曲 ,有散序 、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 、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谓之大遍 。”这是相当于一般大曲的结构而言 。董颖的《薄媚》大曲,是由排遍第八、排遍第九、第十攧、入破第一、第二虚催、第三衮遍、第四催拍、第五衮遍、第六歇拍、第七煞衮等共十曲组成,题为《西子词 》,歌咏的是我国春秋晚期吴越斗争中越王勾践利用美人西施复仇灭吴的历史故事。

《排遍第九》只是其中的一支曲子,写越王勾践由臣事吴王夫差到返国的全过程,表现了勾践在争霸失败后的痛苦挣扎与悲愤心情。

公元前496 年,吴王阖庐出兵与越争霸,越王勾践大败吴师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南)射伤阖庐。不久,阖庐死去。其子夫差继位后于前494 年出兵复仇,勾践大败 ,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文种向吴求和,“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不许。于是,“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被文种劝止,并接受了文种的建议,以美女宝器,买通了吴国擅权贪赂的太宰嚭,求和成功。于是勾践入事吴王,为夫差“驾车养马”,在吴三年,至前490 年获释回国。《排遍第九》反映了上述历史内容。

勾践从兵败到复国成功过程,无疑是悲壮的。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这个基本点,所以在词中,叙事抒情抑郁悲情,壮怀激烈,构成了这首词的基调。上片首六句,用有力的反跌笔法,将词中主人公平生不可一世的地位与眼前穷愁卑下的处境相强烈对此,从而表达其悲愤情怀。起调三句,气势雄阔,有睥睨天下之慨。平生英气凌云,万里宣威,多么悲壮!但由“自笑”道出,“自笑”实为自叹,如“长歌当哭”之意,造成反跌之势。接着以“那知”一句转折,反跌出与平生志气有天壤之别的悲惨现实,迸发出了主人公的悲愤感情。值得注意的,词中写眼前现实的悲惨,但气慨不衰。写主人公“途穷”,而以“熊虎”比拟,虽是“途穷”其威不减;是“熊虎 ”,却“来伴麋鹿卑栖 ”,其拗怒之气亦隐然可见。这样就深化了主人公的形象,并使全词的旋律由起调的高昂转入悲壮。“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三句,节奏短促有力,句句紧逼,不容喘息 。其前两句已写出了形势的严重,“何为计”一句,提出问题,尖锐有力,如惊雷骤至,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迅速抉择国计。同时也蕴寓着无限的无奈,在句间结构上 ,“何为计”一句又具有转出下文的作用。“争若”四句,承上而来,回答问题。

这几句,辞锋犀利,沉着痛快,声情悲壮,是血泪语,也是决绝语,表现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 。“天意恐怜之”,则词婉而意坚,流露了对于求胜的期望 。词至歇拍,尤觉声情悲怆,“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是这首词中唯一的写景处 。“月 ”是“残月”,而且“朦胧 ”;“雨 ”是“寒雨 ”,而且“萧萧”。“残月”与“寒雨”是勾践事吴三年 ,“备尝险厄返邦畿”过程中诸般景物的择要概括 ,且景物之中寓有山河破碎、家国风雨飘摇之意。显然,这里的写景,是为了进一步抒情,为“有血都成泪”作烘托 。“有血都成泪”、“冤愤刻肝脾 ”,该肌入骨、深沁肝脾,是本词叙事抒情的最高点,成为全词基调中最沉重强烈的音符。

这首词写是历史故事,实是讽喻作者所处的南宋时代,词中的主人公勾践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中间倾注着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词人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叙勾践,显然是借古讽今,指陈时事,抒发感慨,锋芒直指南宋的统治集团。做敌国的“臣妾 ”,对勾践来说,只是权宜之计,勾践的屈节事吴,正是为了灭吴;而南宋王朝对金国的纳币称臣,则是为了乞求苟安。在这里,可以体会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而那“有血都成泪 ”、“冤愤刻肝脾”,也正是作者有志难展、报国无门的忠愤。

这首词是大曲的一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四章《宋之乐曲》说:“此种大曲,遍数既多 ,自于叙事为便 。”举此董颖《薄媚》为例。这一首叙事抒情浑为体(上片抒情兼叙事,下片叙事又抒情,互为作用,相辅相承)而抒情为主体。所抒发的人物感情如万斛涌泉,蔚为大观 。《薄媚》全组十首,用韵皆同部平上去声通押,平仄间杂,或厉而举,或清而远,或明快而嘹亮,相配使用,抑扬有致,有效地配合了感情的表达,付之歌喉,一定动人谐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253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