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朴实无华的诗句

形容人朴实无华的诗句

  •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杜甫

  • 形容劳宇宙,质朴谢轩墀。——杜甫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 朴素偕前哲,馨香越搢绅。——李中

  •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王昌龄

  • 而今既悟尘劳苦,已是身遭遇,屏弃浮华宜朴素。——王丹桂

  • 形容知足的 诗句

    送贼 作者: 郑燮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欣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

    表达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诗句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描写然爱枫的诗词有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宋代: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赏析: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蜀国弦》唐代:李贺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译文: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赏析: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

    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

    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

    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

    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

    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

    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

    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

    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

    “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

    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

    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

    比较起来,...

    形容对方诗词对联对的好,有文采的句子有哪些?

    1.【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出自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倚马:指身靠战马写文章,《世说新语》中记载:晋代袁宏随桓温出征,曾倚马起草文书,当即完成,后常用“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意思是:一天之内就能写出一万字的文章,靠在战马前动笔,当即就可以完成。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意思是:诗中隐蕴着画的意境,画中饱含着诗的美妙。

    3.【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出自晋代陆机《文赋》。

    意思是:文思发自于内心,如风飞扬;言语流于唇齿,似泉流淌。

    诗句用风和泉形容人才思敏捷、文笔流畅。

    4.【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出自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意思是:说笑、恼怒、谩骂,随口说出的话,都是好文章。

    用来赞扬文章文笔灵活绝妙。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雍也》。

    意思是: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

    著:同“着”,接触到。

    风流:指诗中所描绘的事物的精神实质。

    意思是:不使用一个直接的词语,却将事物的精神实质表达得透彻淋漓、美妙超逸。

    7.【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吐纳:谈吐,发出声音。

    珠玉:比喻诗文之美。

    意思是:吟诵咏唱诗文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好像吐珠纳玉般的悦耳动听。

    极言诗文语言的美妙和生动。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惊风雨:形容迅速、敏捷。

    泣鬼神:形容神妙。

    意思是:下笔犹如急风暴雨,诗写成能使鬼神感动而哭泣。

    赞叹李白下笔之敏捷,诗篇之神妙。

    9.【惊骛八极,心游万仞】出自晋代陆机《文赋》。

    骛:急驰。

    八极:八方的极边,形容极远。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万仞,形容极高。

    意思是:精神飞驰于八极之远,心神游览于万仞之高。

    用来比喻作品想象力丰富,不受时空的限制和束缚。

    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

    弥:更加,越发。

    钻:钻研。

    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

    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

    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描写回忆的诗词

    回忆当时洛阳道,歌魂空与残花飞。

    《惜春词》年代: 宋 作者: 田锡回忆至元初,禁网疏且平。

    《感时述事(十首)》年代: 明 作者: 刘基旅舍背都门,春风酒一尊。

    坐看芳草路,回忆故山村。

    为客谁称意,逢人未敢言。

    留君须醉倒,无奈日黄昏。

    《与王庸之饮》年代: 明 作者: 高叔嗣

    关于乡愁的古诗词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6.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思念家乡的完整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关于爱情的诗词?

    第十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4分)得分:6分 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直接而朴实,没有矫情的掩藏,没有夸张的煽情,真实地反应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辗转反侧的焦虑心态。

    原来凭其经典地位,它的排名还可以更前的,只是尚未追到,何来深情,因此排第十并不冤枉。

    第九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宵》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6分)得分:6.5分 元宵佳节,偶遇佳人,寻寻觅觅,终又重逢。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充满了暧味的一夜情风格,且一改稼轩先生的豪迈词风,对感情乍忧乍喜的描写异常细腻。

    纵观全词也不难发现,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自怜幽独。

    第八位、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传世的作品并不多,这首是精品。

    作者用鸳鸯和比目鱼常形容恋人或夫妇形影相随,深情眷恋的缠绵美丽,尤其是后半句更是经典,是无数痴男怨女的真实写照。

    只是我才学疏浅,不知道该诗的创作背景,不知是作者有感而发还是妙手偶得,因为对其用情之深浅不敢妄言,所以深情指数打低了一些,排列第八。

    第七位、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 (经典指数:7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7分 其实我最喜欢这位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的《声声慢》,那词确实是绝品,只是词风因怀念故国和亡夫而太过凄怨。

    相对这首《一剪梅》虽也是描写相思成灾,却并不让读者感到心情灰暗,反而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恩爱的模范夫妻报以会心一笑。

    也难怪,该词将在沉浸在热恋中那个小媳妇的相思心态描写得太惟妙惟肖了。

    该词的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并驾齐驱排列第七。

    第六位、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秦观《鹊桥仙》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 7分)得分:7.5分 秦少游的这首《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神话传说来歌颂坚贞不移的爱情,当年甫一写出就流传得街知巷闻。

    尤其下半阙真乃点睛之笔,词意高远,脱俗立新,让人回味无穷,传诵至今。

    经典指数自然高人一等,深情指数也不遑多让,顺理成章排列第六。

    第五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7分)得分:8分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朝云暮雨的故事自楚国宋玉时就开始传唱,元稹以该故事作为背景来深情追忆亡妻。

    该诗尤其是前半句太脍炙人口了,经常被痴情者引用。

    而后半句则表明了作者的超然有一半是因为爱情的,显得用情尚不够深,拉低了该诗的深情指数,但依然凭其传诵不衰而进入五甲。

    第四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 (经典指数:8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8.5分 风流不羁的柳七爷一生大半时间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有点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

    连沦落风尘的歌妓的心声都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在温柔乡浅斟低唱的柳七爷也自然是个多情种子,一曲《雨霖铃》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楼舞场,凄冷秀丽的填词的诉尽了人间离愁别恨,令人感受到难分难舍的款款深情。

    第三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金;元好问《摸鱼儿》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这首词的广泛流传要多谢金庸先生笔下的李莫愁如同祥林嫂般整日里挂在嘴上反反复复地吟唱。

    这哀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佳句对痴情者的感触极深,流露出对感情深深的惆怅和忧伤。

    生也好,死也罢!紧紧相依相恋,直到生死相随。

    如此经典和深情使该词荣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探花宝座。

    第二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

    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

    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

    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一位、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关于牵挂的古诗词

    关于牵挂的古诗一、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三、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四、鉴赏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

    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

    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

    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

    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

    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

    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

    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

    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

    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五、创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六、作者简介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唐诗、宋词的特点

    1.荡气回肠【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解释】: 荡:动摇;回:回转。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绕梁三日【拼音】: rào liáng sān rì【解释】: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3.不绝于耳【拼音】: bù jué yú ěr【解释】: 绝:断。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4.脍炙人口【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释】: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5. 高山流水【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976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