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对写法的诗词 运用对偶写法的有哪些诗句

应用对写法的诗词 运用对偶写法的有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情月长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一丈长竿一寸钩,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天一地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

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

七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万千心事肠回九,二月黄鹂向客啼.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古风二首》

作者:李绅 【唐代】

译句: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3、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张协状元》

作者:宋·无名氏

译句:有缘分的话千里迢迢都会赶来相约赴会,没有缘分即使面对面都无法牵手。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译句: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6、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赠从弟》

作者:刘桢 【魏晋

译文: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7、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李白才思敏捷,创作速度很快。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作者:杜甫 【唐代】

译句: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

作者:高适 【唐代】

译句: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唐代】

译句: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释义: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咏柳 /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释义: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释义: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敕勒歌》 南北朝 :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释义: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歌

1、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白云泉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4、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5、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古诗?

一、长流水,不断线

充分利用课堂这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课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把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介绍给学生,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的审美价值。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这些名诗佳句,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每读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我充分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只有读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体味佳句的妙处。众所皆知,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过诵读诗歌,有助于领悟、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接受艺术的薰染。难怪人们常说“佳句不厌百回读”。使学生会背诵,会解释,这是为运用打下基础,为把佳句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创造条件。

结合诗词单元教学,重点讲析诗词中的佳句,多方面诱发学生在领会原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怎样运用在写作中。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学习修辞格的运用时,也尽量列举古诗词中的名句,例如: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来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委实耐人寻味,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长,深不可测,长无止处,而人的愁绪绵绵,欲理难清,想断无能的一面,于是乎两个特征相贴,恰好构成了这样的比喻。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说明艺术夸张。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来展示对偶的作用。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对比的好处,等等。

总之,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应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机会,如课前5分钟,活动课等,分析鉴赏佳句,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二、联实际,巧运用

示例比较,让学生了解运用古诗词名句的好处。熟语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所货比货。”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议论文中有何好处,用与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学中常用示例比较:

例一,《教师法》的诞生很不容易,经过几年的修改、讨论、再修改,最后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议通过。它在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例二,《教师法》历时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它对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显而易见,例一语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简洁。例二由于运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仅增加文采,而且语意蕴含丰富,《教师法》诞生的艰难过程,都凝聚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颇有可读性,值得品赏,显得雅致。

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古诗词名句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种格式,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多变,或放在标题,或入在开首,或放在中间,或放在结尾,都是允许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以口头形式表述这几种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如: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2008湖南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文章撷取六句古诗,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画面,有隐约之美,有朦胧之美,还有婉约之美,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词.则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08年江西考生《天涯共此“事”》的结尾:

‚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啼!‛自私的人类,请擦净自己的灵魂吧!你们将依然是自然之子,,让我们一起,一起体会,曾几何时,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情吧!

文章全篇引用的。如2007年北京卷《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文章开篇点题,由唐朝诗人刘长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何恨不能言”和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红酥手,黄藤酒„„”,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时可以更改名诗句的一个字或某几个字,照样用在文中,例如改一字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做到不拘一格出人才。”只是把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降”改为“出”字,文意就表述得更加通畅明快。不仅可以改为“出”字,而且可以结合实际的需

要改为: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荐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拘一格爱人才,不拘一格惜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等。

改几个字的例子也是有的,例如:‚作文需要多方面的全面的材料,横看成岭侧成峰,东西南北各不同。必须把多方面的材料搜集起来进来分析研究,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是把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远近高低”改为“东西南北”,显得巧妙别致,恰如其分,给文意增添了光彩。

由此可见,古诗词名句不仅可以用在议论文的不同位置和适当的改动几个字,而且可以把各句作题目、论点、论据。我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过程中,结合个人阅读报刊,把有关范文及时向学生讲析、评价,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词名句的能力。这些报刊上的文章有的把名句作为题目,有的把名句作为论点,有的把名句作为论据。例如《人民政协报》上的《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文,就是用杜甫的名句来说明当前住房的困难情况。《中国教育报》上的《润物细无声》一文,题目新颖,其意深邃,告诉人们如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例如《中国青年报》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文,题目就是全文的论点,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这里可以用上古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陪伴自己度过了幸福的少年时代,在才艺、人品、治学态度等各方面赋予全方位教育的师长,对于培养了数千名音乐人才、蜚声海内外的母校,每一位校友都怀着对母校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崇敬和感激。”处处扣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中心论点,并且论述得透辟。又例如五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文字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作论据,来揭示凡是大事业大学问家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把这些例文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了古诗词名句既可以作为题目用,又可以作为论点或论据用,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要带头用好古诗词名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形式都应尽量运用名句,最好能背诵二百句以上,并且以做到信手拈来,驾轻就熟。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将常见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分类提供给学生(用讲义形式),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分类别 多形式

我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名句作了如下归类:1. 用于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用于阅读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用于新生事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 用于勤奋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开;5. 用于评析文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6. 用于新旧交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7. 用于朴素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 用于社会发展: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9. 用于功夫很深: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10. 用于景象繁荣:春城无处不飞花,春风得意马蹄疾;11. 用于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2. 用于久经考验: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诚臣;13. 用于透视本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4. 用于亲自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15. 用于处处皆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6. 用于自作聪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17. 用于客观规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8. 用于崭新面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

是春;19. 用于深厚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 用于熟谙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21. 用于空前绝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2. 用于新奇巧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3. 用于幽默环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4. 用于气势磅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5. 用于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6. 用于到处有朋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27. 用于友谊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8. 用于人生坎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9. 用于内外交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30. 用于优越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31. 用于好的征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32. 用于绝处逢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3. 用于爱国主义: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34. 用于死有价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5. 用于刚正不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6. 用于潜心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7. 用于字斟句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8. 用于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9. 用于互相媲美: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花不须多;40. 用于高瞻远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归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着力于提高运用能力。口练与笔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古诗词名句的能力,让议论文生辉添彩。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排比句的写法和应用怎样写

一、排比句的基本概念: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二、排比句的写法和应用:

  基本格式:句子意思是并列的,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子。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应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排比句的例子:

  例句心灵

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运用衬托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评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a.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反 衬

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的核心.现实生活中相互对立的事物,是互为依存,互相联系的.在互相联系中又互为表现,互相衬托.在诗歌中,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反的事物,借以衬托主要对象,作为一种艺木表现手法,称为“反讨”.

要掌握这一表现手法,诗人的慧眼就要善于在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中看出对立,在各种对立的事物中找出联系.艾青说:“诗人愈能给事物以联系的思考和观察,愈能产生生活的形象,诗人使各种分离的事物寻找到形象的联系”(《诗论》).

文艺作品中情和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统一的.即所谓情借景生,景随情活,达到情景交融.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围炉诗话》).前人在这方面的成功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景来衬托“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亡国之痛,情景之间达到了统一.

反讨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蜡其哀乐.”

现在部颁的初中第四册语文课本中同时选了两首诗.一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众口争传的好诗,还被谱成琴曲,称作《阳关三叠》.这首诗的妙处正是“以乐景写哀”.被送者就要西出阳关,进入到一片陌生的荒漠中去了.从此,他再也看不到如此清新的景物,再也见不着如此深情的友人了,再饮一杯,流连片刻吧——惜别的心情也更加沉重,眼前的景物也更值得留恋.

另一首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的景象是凄凉的,然而,作者却给这位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董大鼓足了勇气,增强了信念.前途是光明的,到处都会有亲切的朋友接待你.用不着动心,去吧……

这是“以哀景写乐”,是一种“朋友遍天下”的欢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社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在连年的战祸和离乱生活中,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真是大喜过望,应该是“初闻全家笑开颜”才是,怎么反倒“涕泪满农裳”呢?杜甫这样写是否违背了感情的真实呢?没有!原来这“涕泪满衣棠”的举动.正是“喜欲狂”的精神现象.前年我国女排在世界杯决赛中和日本队对垒,经过全力拼搏,终于夺得冠军.比赛结束,队员们却抱头痛哭.这一镜头使得许多在电视屏幕前的观众都感动得落泪了.她们痛苦吗?当然不是,这正是“喜欲狂”的表现.“夫人感极则悲,悲定而后喜”(范仲淹:《潜溪诗眼》).感情由于强烈的激动,喜极而悲,“初闻涕泪满衣裳”是符合这一心理特征的.

“强作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优集”(《杜甫:《百优集行》.仇兆鳌注:“笑语供主人,说穷途作客之态最苦”.这里显然是以喜衬悲,这是一种压抑着无限痛苦的笑,一种令人辛酸的笑.深刻地揭示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柳宗元).唯其反常,才显得深刻而强烈.

在写动和静的关系上,古人的一些独出心裁的名句更为历代诗家所津津乐道.南朝梁代的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有这样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来反衬静,震惊了诗坛,博得了“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的美誉.

王安石无疑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早些时候,他也写过“午鸠鸣春阴,独卧林壑静”这样的诗句,和王籍是同一境界.但他对“幽”的理解却有些偏颇,受到了后人的非议.他认为鸟鸣会破坏山林的幽静.因此,在他写的《钟山即事》中就有“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句子.后人讥笑他这种修改是“点金成铁”.因为王籍所着眼的是“幽静”.幽,是一种动态中的安静,给人一种清致、舒恬的感觉.所以蝉噪、鸟鸣反倒增进了山林的清幽感.王安石的错误是他把“静”绝对化了,过份的寂静,没有生物的世界,只能唤起荒凉、孤寂乃至恐怖的感觉,决不是清幽安静的环境.“一鸟不鸣翻旧案,前人应笑后人痴”(吴之振:《论诗偶成》).王安石遭到人们的责难,也就毋怪其然了.

善用动静反衬,在艺术上往往会造成异峰突起的艺术效果.请看元帅诗人陈毅写的小词《亿江南》:“天放睛,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游击队在群山万壑中转战奔波已十分疲乏,逢到这样的好天良夜,面对拂拂清风,理应痛痛快抉地睡一觉.然而,作为革命战士,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敌人的突然来袭,“梦中念敌情”一句,写出了游击健儿对敌人保持充分戒备的心理,和对待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拂拂清风的好天良夜,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是一个杀机四伏的险恶环境,“森森万树”在游击队员眼里都成了“云屯”般包围着他们的敌军.“梦中念敌情”正是革命战士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敌的精神面貌.这里的静是表象,动则是内心世界,以外静衬内动,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之,在许多互相对立的事物中,如贫与富,虚与实、美与丑、远与近等,都可从中找出它们互相联系的那一点来加以反衬.大家可以自加揣摩体会.这里举一个例:

一个是那样黑,/黑得象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象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的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艾青:《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这是艾青在五十年代中出国在里约热内卢写的.诗人从主人和奴仆,白与黑、舒适和可怜,哭泣和唱歌等一系列对立的事物中找到了内在联系,全诗运用反衬,深刻地刻刘了黑人小保姆的忧伤和痛苦.比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有过而无不及.

反衬这种手法运用得好,确能出人意表,令人拍案叫绝.再看流沙河的一首诗:

邻居脸上多春色,/夜夜邀我作客./满嘴巴的酒气,/一肚皮的牢骚,/待我极亲热./最近造反当了官,/脸上忽来秋色./猛揭我的“放毒”,/狠批我的“复辟”,/交情竟断绝/他家小狗太糊涂,/依旧对我摇尾又舔舌,/我说不要这样他了,/它却听不懂,/语言有隔阂.(流沙河:《故园六首之四·芳邻》).

用语言不通的狗,来反衬语言相通的人,狗尚念旧情,人却是“一阔脸就变”,趋炎附势,连狗都不如,真是入木三分,妙不可言!

还有一种“反说”,或叫做“拗说”,即句意不是直接地表达,而是正来反说,反来正说.后面的句意否定前面的句意,而诗人的本意却在这种否定中更加得到强调.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之类,也可以把它归入“反衬”中去.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搂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宋·谢枋得:《蚕妇吟》)

这里,“不信”是反说,事实却是不信也得信.以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来反衬蚕妇育蚕的幸劳.而蚕扫的辛劳的结果,却是为了供那些满身绮罗的“玉人”去歌舞.这就使得诗人的本意突现,诗的意境更加深化.

诗人臧克家一九四五年写的《消息》一诗,全诗只有两句:

一听到最后胜利的消息, 故乡,顿然离我遥远了.

八年抗战,千里流亡,无日不在怀念家乡.一旦听到胜利的消息,心花怒放,安排归计却又砍归未得.这种心情就寄寓在这反说的“遥远”之中.他的另一首《有的人》,也是反说其辞: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显然,作者通过这种反说来点明生命的意义.再如诗人郭小川著名诗篇《团泊洼的秋天》中的句子: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几乎全是反说,却正是吐露了对“四人帮”强压的怒火,塑造了坚贞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反衬并不只是诗的“专利”.它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便是著名的一例.诗,除了继承祖先的优秀遗产外,也应向其他姊妹艺术学习,以触类旁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94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