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诗词 关于学术的诗句有哪些

学术诗词 关于学术的诗句有哪些

  •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 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唐.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唐.孟郊《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 关于学术的诗句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有没有与砚有关的学术论文、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文章?

    “与砚有关的学术论文、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文章”不少,这里仅就成语“磨穿铁砚”,简介铁砚。

    磨穿铁砚 móchuān-tiěyàn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铁砚是西汉时以铁铸造的一种金属砚台。

    砚台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即:纸、墨、笔、砚。砚台的主要作用是研墨,将墨锭研磨成墨汁。砚台还可以调剂毛笔的含墨量或调整毛笔的笔锋。砚台的材质有:石砚,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铁砚是其中一种。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名砚为: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铁铸的砚台,晋.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阗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 磨穿铁砚 ”。

    铁砚,金属砚之一种。西汉时始以铁铸砚,故称铁砚。《徐氏笔精》中载:“洪崖先生欲归河内,舍人刘守璋赠以扬雄铁砚。以铁为砚始自扬雄。”晋时仍有铁砚的制作,前秦王嘉《拾遗记》中载:“张华造《博物志》成,晋武帝赠青铁砚,此铁于阗国所贡,铸铁为砚也。”五代时青州铁砚名扬一时,其砚有柄可执,发墨颇佳。《新五代史·桑维翰传》中载:“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青州铁砚由是著名。后人遂引用铁砚一词,说明学习刻苦,志在必成的哲理。南宋陆游《寒夜读书》中载:“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范尔安《竹叶舟·楔子》中载:“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求高人论文一篇:谈谈古代诗词对当代生活的影响

    古典诗词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及当代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及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他们的诗歌,但不同的民族,诗歌的发展程度是不同,诗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诗歌,都长期处于原始的、自然的发展阶段,真正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是以高度发展的文化为基础的。当然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必然促使诗歌的发展,其中必须有适宜于诗歌的文化因素。这样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其适宜于诗歌发展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举其大端,如礼乐文明的崇尚、山水审美活动的兴盛、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无不是促进诗歌艺术长期的繁荣并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诗歌,早期的成绩就十分辉煌,有《诗经》、楚辞、汉乐府诗三大系统,作为后来文人诗歌的源头与母体。魏晋时期,进入高度自觉的文人诗发展的时期,从此一直到近代,以文人为主体的诗歌系统,一直在连续发展,其历史之长,诗人之多,诗歌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之深,的确是举世罕见的。这样造成的古典诗词艺术,其审美价值之高,自然无需论证。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既然是无法割断的,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诗词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毋庸争议的。虽然,五四以来,出现了新诗的创作,其成就也堪称辉煌,但对于更多的大众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中,古典诗歌仍然在人们的诗歌欣赏与陶情治性乃至社会交际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古典诗词,仍有很高的需求。

      

        古典诗词与当代人的重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当代人的诗词写作活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诗兴起,所以20世纪的诗歌创作,从发展的方向来说,是以新诗为主流的。但在整个20世纪,诗词乃至于曲赋的创作,一直在延续。20世纪初,一些以旧文人为主体的诗词流派如同光体、晚唐体创作上仍然十分活跃。稍后一辈的知识阶层中,仍然有不少人擅长诗词写作,也出现了一些诗词创作群体,我认为至少存在学者、职业革命家、新文学家这样三个重要的旧体诗词创作群体,出现一大批重要的诗词家。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观念、思想意识各不相同,但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五四文化运动的洗礼。所以,20世纪的诗词,并非简单地模仿与复古,而添进了不少现代的精神。当然,20世纪的诗词写作,是时有起伏的,有时不无衰落之态,文化的政策、文学的观念都有不利于诗词发展的一些因素。近20年来,从写作者的人数、作品数量、诗词活动之频繁、刊物之众多来看,颇有复兴之势,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旧体诗词的吸引力在增加。诗歌是青春的缪斯,青年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爱好诗歌、尝试创作的愿望。他们中间旧体诗词写作的增加,正说明当代人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难以割断的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当代人继承传统的诗歌思想,用诗词吟咏情性、刺美现实,使当代诗词在表现当代人的情感与思想、反映当代生活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新诗的出现,无疑是古老诗国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文化精神也是一种更新。但旧体诗词,是具有与新诗并存发展的价值的,甚至在审美与表现的功能上可以互补。所以,我认为,在诗歌界与学术界,亟须建立一种宽容大度、新旧体并重的新的诗歌观念,这有利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共同发展,以造就中华民族诗歌的再度辉煌。

    诗词迎来八方韵、学术送往九洲融、的对联押韵吗?

    一、对联不需要押韵,也无法押韵,因为对联通常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二、你首句前六个字都是平声,后句第二、四字都是仄声字,你显然不懂对联为何物。对联在本句中平仄要交替使用,在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要尽量相反,特别是第二、第四字。这副对联词性、句式结构,还有上下联末句都没问题,就是上句二、四字都是平声和下联二、四字都是仄声极为不妥。

    诗词大会评委都有谁?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老师分别有康震老师、郦波老师、蒙曼老师、王立群老师,他们曾经是CCTV10《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康震老师以前讲过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郦波老师讲过张居正、于谦、戚继光、海瑞和曾国藩;蒙曼老师讲过武则天、太平公主、唐玄宗还有隋朝的历史;王立群老师讲过项羽、汉武帝、秦始皇、刘邦还有宋朝历史。作为学术普及性节目,们讲得还是不错的,起到了一定普及文史知识的作用,他们讲的那几集可以作为中文系、历史系的入门讲座来听听。”

    中国诗词大会上他们的点评也很精彩。总的来说,康震老师最专业,不愧是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他的点评最有学术性,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毛泽东的诗词;郦波老师最儒雅,他总是面带微笑,对每一位选手他都抱着一种鼓励的态度,看得出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蒙曼老师最渊博,作为历史系副教授古诗词功底同样不输于中文系的(当然研究隋唐史的一般古诗词功底比较强);王立群老师最有学者气质,看上去最像一位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的老教授。

    他们的点评都非常精彩,加上董卿主持也很好。喜欢中国古诗词的朋友可以看看《中国诗词大会》,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

    中华诗词简介

    《中华诗词》创刊于1994年。它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封面(11张)主办的当代诗词月刊。面向国内外。1997年交邮局发行,当年突破一万份大关。到2002年发行量达到2万份。2003年改为月刊后,发行量继续增加,今年已经达到近3万份,发行量已居国内外所有诗词报刊之最。 20多年来年来,《中华诗词》发表诗词16万多首,诗词评论200多万字,培养了上百名诗词新人。从一开始,它就把“切入生活、兼收并蓄、求新求美、雅俗共赏”作为办刊宗旨。它最大特点是“学术理论与创作并重,以创作为主兼及评论”。杂志的任务是“推出精品,推动诗词创作,繁荣祖国诗坛,活跃诗词评论”,方向是“走向大众,为大众服务”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振兴中华诗词。 它栏目丰富,诗文多彩,反映当代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准。贴近生活,求新求美,很有特色,是一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刊物,是古典诗词的坚强堡垒和阵地。 自2011年1月号起,为了适应中华诗词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广大诗词爱 中华诗词

    好者的需求,《中华诗词》杂志将扩大版面,增加16个页码(总计80个页码),改用70克轻型纸,栏头、页眉套色印刷。扩版后的《中华诗词》,将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扩版后《中华诗词》杂志,将一如既往地奉行“切入生活、求新求美、兼收并蓄、雅俗共赏”的办刊宗旨,同时将在联系诗友、扩大合作、提高质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进取,以使《中华诗词》杂志真正成为广大诗人词家、诗词爱好者创作的园地、交流的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93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