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有气质诗词 通过读书来长气质的诗句有哪些

读书使人有气质诗词 通过读书来长气质的诗句有哪些

《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2、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3、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让人多读书的诗句

1、《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3、《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4、《勤学》

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5、《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宋代:王禹偁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译文: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鼓励人多读书的诗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关于读书能培养气质的句子成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通过读书来长气质的诗句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需要1~2句读书可以培养人气质的名人名言,古今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谁的名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北宋.汪洙)

为什么说读书能提升气质?

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的确,一个人的气质、智慧、修养与成功,往往跟长期、大量地读书是分不开的。山有玉则石润。一个人长久读书,含英咀华,气质自然得到美化。

读书改变气质,古代已有此论。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宋代书法家米芾也说:“一日不读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清末重臣曾国藩则认为:“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虽历任两江总督,权势显赫,却不希望儿子做大官,但愿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气质……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贞之志。”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读书可以美化人格。他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书是充实精神的粮食,是净化心灵的甘霖,是医治愚顽的良药。读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气质是心灵的外化。读书能增补感知的不足,使人超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认识世界的博大无穷和人生的丰富多彩。读书,能使无知者远离浅薄,使狭隘者变得宽厚,使自负者变得谦虚,使浮躁者趋于深沉,使沉郁者变得热情,使懦弱者变得刚毅,使悍暴者收敛粗蛮,使粗俗者学习儒雅,使慵懒者变得进取,使幼稚者走向成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与涵养人的善性,美化人的心灵,从而优化人的气质。

读书的过程,就是再造生命的过程。西方有句谚语,“人如其所读”。读书学习,是完善自我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当一个人专注于读书,读过很多好书之后,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崇美向善的文字丰盈了心灵,书情雅意博大了胸怀,知识的文明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思想情操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身的气质:目光变得更加清澈有神,面庞更加柔和宜人,表情也更加富有韵味,举止也更加优雅得体。这种气质美比起外表美来要耐看得多,正如伏尔泰所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使灵魂入迷。”

读书可以去俗气。读书让人充实,让人优雅,让人多一份书卷气,让人拥有一种神采与光芒,这是那些“俗气”之人可望不可及的。乾隆皇帝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至于‘书气’二字,尤为宝贵,果能读书,沉浸酝酿而有书气,更集义以充之,便是浩然之气。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一个男人若想气宇轩昂、目光高远、思维敏锐,就必须坚持长期读书;一个女人,若想秀外慧中、举止高雅、风韵长存,不读书也是做不到的。

当然,读书改变气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买几本书做做样子,或者随便读几本流行小说便能立竿见影的。读书,应当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习惯,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只有把读书当成工作的补充,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与吃饭睡觉一样的需要,经年累月、不断地汲取书中的营养,开阔视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积累智慧,才能真正澄澈自己的心灵,升华思想境界,从而美化自己的气质。

【书摘】

阅读,是灵魂的晤对。每一次在书扉间的巡行总是一次痴迷而虔诚的招魂……多少高尚的灵魂从遥远的时空悠然而聚,悠然而逝。我的心因之而激烈、颤抖,因之而丰盈、细腻。

阅读,是精神的创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有涯之生耕犁无涯之域,于是,我们小小的心在纷扰的尘世间依然能不受侵蚀,依然能隔断红尘三十里,依然能一片冰心在玉壶。

阅读,是本真的寻找。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阅读能让人不失本心,秉具真性,在渐迷离、渐模糊的自我流失中找精神的碎片,回复真实的风景。

阅读,就是以书香蕴心香。明人于谦在《观书》中写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心灵的洁净、精神的芬芳、智性的能圆全在于阅读。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深谙其妙,他指出,阅读更是心灵史、精神成长史,倡导建立书香社会、书香校园,并在全国十届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建议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阅读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阅读。阅读改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扪心自问,我们到底给阅读留下了多少自由的时空?或许,为衣食住行奔波的你,甚至无暇为疲乏困倦的灵魂安顿一个温柔的枕头;或许,窗外的欢快与热闹包围着你,俗世的欢乐诱惑着你,你已失去了宁静的夜晚和古典的心情,再也无法凝视每一个丰富的词语,亦不再为一段美妙的文字惊喜不已-------阅读,是自性的修持与引渡。时时与大师对话,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如朝露之泽木-------阅读的神圣和欣赏是我们如痴如醉如颠如狂投入其中的最伟大而真实的理由。正是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修为,我们才能一朝被点化,破壁而飞,腾空万里。

然而,浮躁的时代已经使阅读趣味异化变质的令人目瞪口呆,一日十行成了时尚,没有心的品悟、没有情的贯流、没有等待的渴望、没有新奇的触动,一切为了检索资料,为了文凭、论文、谈资、逞才、目标明确。古人云:不为因果方行善,岂因功名始读书。想想古人的心境,境界,我们能不愧煞?读书的目的自然有千种百样,本也无可厚非,然,如果丝毫不为一点趣味,不凭一点情致而读书,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我们常怀念那远古时代,有儒雅的书生扶书吟哦,有温静的文人展卷涵咏,有沉思的学者与书对凝,佳茗从来似佳人,佳作从来似佳偶,此中大有佳趣,细工慢话、轻咀慢嚼,磨出书香,磨出心香。想起肖川先生的以古典的心情打磨经典,顿时齿颊生香,心中一直书香无垠。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读书能让一个人变的有涵养有气质么?

是的,记得要学以致用

麻烦才拿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813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