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境诗词 古代描写禅的诗句

禅意境诗词 古代描写禅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关于茶禅的诗句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唐)陆容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一开始,茶、禅、诗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因子之间便结有不解之缘。

“茶”在上古写作“荼”,如《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研究者多以为中国饮茶之习始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隋唐,大致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诗歌的兴盛历史相表里。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僧人与喜好谈玄论道的士大夫是实际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如魏晋时期的名士、名僧刘元真、支孝龙、法祚之辈,往往在修禅论道中以茶助兴,又往往将自己的感悟发之于诗歌,茶与佛教、诗歌开始结下不解之缘,茶禅渊源尤甚。

《晋书·艺文志》记载,僧人单道开在山中坐禅,夜不倒单(昼夜不卧),不食五谷杂粮,每天只吃由松姜等制成的药丸数粒,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唐代佛教寺庙更是常常举办茶宴,谈佛理,论茶道,佛法妙理与茶道清虚渐渐融为一体。自“三武一宗”法难之后,农禅并举的禅宗一枝独秀。地处偏僻山区的禅僧大多务农为生,他们种植茶树,精心研习制茶、烹茶之术。刘禹锡曾有诗形容禅房制茶过程云: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中国很多名茶由是创始于寺庙,如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

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史书上也多有唐代皇室赏赐佛门茶饼的记录,如唐德宗曾赏赐奉诏译经的印度高僧智慧大师“茶三十串”,日本名僧圆仁到五台山,朝廷曾赐茶一千斤,可见茶是佛教丛林仪轨中重要的供养品。唐宋禅宗语录中出现诸如“吃茶去” (赵州)、“吃茶、珍重、歇”(百丈)、“饭后三碗茶”等机锋公案,在“茶风”盛行的禅宗丛林中自然便是寻常之事了。

丛林中向有茶具“三德”之说: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又有“三饮得道”的说法:

一饮涤昏昧,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明代茶道大家童承叙有《试茶诗》云: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论。

诗中有茶,茶中有禅,盖诗为心思轻灵的体悟,茶为至清至纯之味,禅的“平常心”讲究淡泊宁静、清净自然,三者颇有相通之处。唐代卢仝《寄新茶》一诗对茶的“助修”、“养生”的功用有更夸张的说法: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串,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中国古代许多茶馆里面悬挂的“卢仝七碗”的匾额,便由来于此。元稹的一首“宝塔茶诗”则是最有特色的: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先说茶的外形,再说到饮者、茶具、环境、时间、功用,非常的雅致,可谓诗中有茶味,茶中有禅意。

总之,自唐宋以来,茶、禅、诗因为其内在境界上的相近而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茶、禅、诗一味,其味无穷现代也不乏有艺术感染力的茶诗。在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毛泽东等伟人也对茶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著名诗篇。

朱德委员长一生南征北战,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高寿九十多岁;他长年饮茶的生活习惯对其长寿是有一定贡献的。他喜欢饮庐山云雾茶,并为此曾在庐山上写了下面一首饮茶诗。

《茶诗论长寿》 作者:朱德

庐山云雾茶, 味浓性泼辣。 若得长年饮, 延年益寿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是个爱茶并且长寿之人。他的一首《吃茶(五绝)》,将茶、禅深意简洁明快地表现了出来。诗中内涵丰富,非常贴切地引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的诗情和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意,堪称是茶禅诗中的佳作。

《吃茶(五绝)》 作者: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最平易近人。平民百姓有诸多艰难困苦,借酒消愁易惹祸端,还不如借茶清理心绪,抒发情绪,于是好诗就随茶香悠然飘出。现摘录一首现代茶诗供鉴赏。

张错所作的《茶的情诗》很有韵味,把泡茶饮茶中的寻常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并由此挥发意境,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茶的情诗》 作者:张错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地,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 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 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描写禅.静的诗词或句子有哪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有哪些冷门,但是意境非常优美的诗句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南朝.柳恽《江南曲》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五代.李煜《渔歌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唐.李白《越女词》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唐.冯延巳《清平乐》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唐·李商隐《牡丹》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唐.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宋.朱淑真《即景》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宋.张孝祥《西江月》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清.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宋.吕本中《踏莎行》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天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宋.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有点冷: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近代.王国维《虞美人》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宋,周邦彦《夜游宫》 (私货私货,我的QQ昵称就从这里来的)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宋.苏轼《汲江煎茶》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明.唐寅《一剪梅》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五代.李煜《谢新恩》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宋.吴文英《风入松》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宋.秦观《桃源忆故人》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我觉得是真的冷: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宋.王质《山行即事》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唐.李商隐《细雨》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唐.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宋.朱淑真《菩萨蛮》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塌两忘机。——宋.苏轼《和子由送春》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宋.贺铸《南歌子》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宋.萧泰来《霜天晓角.梅》

求些有意境的襌理襌诗或者是禅理故事。

  神秀示法证悟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示法证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华开,花从何处来?

  灵云婵一见,回首舞三台.

  何山守旬开悟诗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昭觉克勤开悟诗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洞山开悟诗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麽会,方得契如如。

  神照本如开悟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

  龙门清远开悟诗

  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

  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落.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苏东坡寓禅《如梦令》二首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船子德诚禅师示法诗·颂钓者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黄山谷(庭坚)点化《颂钓者》而作《诉衷情》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衣一钓丝,

  锦麟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钓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梅花与道情 唐代僧人咏梅诗

  火虐风嚎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虚堂智愚禅师的古梅诗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

  霁雪满林无月丽,点灯吹角做黄昏.

  虚舟普渡的墨梅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黄山谷(庭坚)四首寓禅词

  渔家傲·其一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渔家傲·其二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折叶寻枝虚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破桃花笑.

  渔家傲·其三

  忆昔药山生一虎,华亭船上寻人渡.散却夹山拈坐真,呈见处,系驴橛上合头语.千尺垂丝君看取,离钩三寸无生路.蓦口一桡亲子父,犹回头,瞎驴丧我儿孙去.

  渔家傲·其四

  百丈峰头开古镜,马驹踏下重苏醒.接得古灵心眼净,光炯炯,历来藏在袈裟影.好个佛堂佛不圣,祖师沉醉犹看镜.却与斩新提祖令,方猛醒,无声三昧天皇饼.

  示友人·天如惟则禅师

  逝水不复返,黄叶无枯荣.

  万物有终极,浮生欲何成?

  爱缘一染指,智虑常纵横.

  宁知昨日事,转眼多变更.

  圣人示欹器,稍满还复倾.

  及时不自惜,时去空伤情.

  牡丹·灵泉归仁禅师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

  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偷香黑蚁斜穿叶,觑蕊黄蜂倒挂枝.

  除却解禅心不动,算应狂杀五陵儿.

求 意境深远 辞藻华丽唯美 的古诗词集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优美意境的古诗词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空。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求与佛教意境的诗词

禅诗四首

元·释英《绝句》

五月梅花落,

二月桃花红。

荣枯元有数,

不必怨东风。

宋·慧开《春有百花》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黄庭坚《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垄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唐·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728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