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描写农民艰苦劳作的诗句

白居易描写农民艰苦劳作的诗句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古诗 > 的内容是什么

《田间》 清.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译文: 农妇躬耕田野,田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 小孩子不明白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在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

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将“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中的词序变化一下,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它的意义重心也就变了,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扩展资料: 《田间》赏析: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

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

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

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虽然不解春天在哪里,不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向“游人”多的地方跑,以为这就是春天的所在。

歪打正着, 这“游人”多的田间,确是春天的所在、希望的所在。

这又是“合”,与开头“小妇扶犁大妇耕”相照应,也与诗歌的题目相照应。

从而使诗意得到圆润地表达。

注意:这里的“游人”其实是劳作的农民,儿童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把劳作当作“游玩”这是儿童眼光。

《田间》一诗所写为田间春景。

前两句写农妇乘风躬耕田野,田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后两句写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门顽皮的情景,这就是诗意。

...

描写农民劳动场面的诗句

最佳答案1、《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 晨星里荒汇。

戴月荷锄归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9、 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古诗田间作者王楫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513137.html?fr=qrl3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悟田间劳作辛苦下联

@望江南中描述主人公失望与悲哀心情是过境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中写出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渔家傲秋思从听觉角度渲染边塞肃杀寂寥景象是四面边声连角起。

抒发词人爱国爱民的爱国情怀的是浊酒一杯家万里。

历业未成,边患未定的原因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江城子用典表达得到朝廷重任的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作者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的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用典作者自喻能像当年孙权一样马前射虎不服老的狂劲的是亲射虎,看孙郎。

表现作者能抵御外侵报效祖国是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破阵子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表现词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抒发壮志未酬,痛惜之极的是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白居易《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白居易《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透绿窗纱。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浣溪沙》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细雨途中行路的辛苦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描写“农耕”的诗词

1、《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2、《野老歌 / 山农词》唐代: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释义】: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

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

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

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3、《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4、《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释义】: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5、《蚕谷行》唐代:杜甫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释义】: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

1、《悯农·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悯农·其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释义: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4、《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代: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释义: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5、《农臣怨》 唐代: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释义:农民因灾难频繁生活艰苦要向君主申诉。

他们不知上天意志,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

田里庄稼歉收,虫害又很严重。

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

整天在都城里痛哭,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

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6、《题农父庐舍》 唐代: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释义: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

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 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到家里把门关上睡觉去了。

...

《悯农》的诗句

1、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翻译: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3、《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4、秋天 选择诗歌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

选的是一首现代诗的第一节《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这是一个宁静、平和的小山村。

村落周围的山林已被秋风点染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清晨,村屋的粉墙黛瓦之上,飘出了袅袅炊烟;山脚下,绵延的梯田静静地铺展。

山林的最深处,丁丁的伐木声,在空荡的山谷中回响,那声音悠远却清晰,树叶儿草间的晨露似乎都要被震落下来。

那不知是多早晚进山的樵夫,此刻该正专注却悠闲地挥动着手中的斧头。

悠闲?是的,悠闲,我猜。

我看不到他,只是凭着这富有节奏充满韵味的丁丁伐木声,猜想,他大概是很愿意听到这空谷中的特殊乐音的。

这个时候,山林是这么的安静,这么的委婉。

渐渐地,日头升高了,农人们已在田间劳作多时,收稻的时候了呢。

那繁忙的镰刀上,似乎已染上浓浓的稻香,挥之不去,渐渐的地,那稻香竟随着镰刀的挥动融进了暖暖的空气中,越来越浓郁越来越香醇。

田埂上,有用背篓背着刚采摘的瓜果,悠悠踱着的人。

他们的脸上挂着微笑。

那背篓里肥硕的瓜果,似乎也带着微笑,看着农人鬓角颈边垂着的汗珠儿。

小学阶段你学过或积累过不少的描写山水的诗词,请选一首自己喜欢...

小学阶段的??晕,那就说一首简单的吧。

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鹿柴(chài寨):地名,同“鹿砦”,义为鹿栖息的处所。

这是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柴,通“寨”、“岩”,即树枝编成的栅栏。

返景(yǐng影):同“返影”,即落日返照的阳光。

苔:一作“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

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首两句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

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

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

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前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三四句,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后四句,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723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