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诗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巧妙运用

成语诗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巧妙运用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名人名家较多,名句名诗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以古代诗文的典故起名的例子也很多。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养浩然之气。”傅楚:语出《孟子· 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诺?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左之有千里马。”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大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路,以拾遗补缺,成一家言。”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雨殆。”孙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取虚心节高之意。“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张驰:语出《孔记·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雨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韩三友:语出左诗“推李杏疾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夜。”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肖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效《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温知新:出自《论语》“温故而知新”。2、利用古代人名、地名中的典故根据人名地名,或表示自己出生于此,或为了纪念自己与此地有关的事情

古诗词在生活中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而古诗词名句中却有许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

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总的来说是朝气蓬勃的,然"野无遗贤"从来就是假话。陈子昂第二逃命从军边塞时,和主将建安王武攸宜意见不和,满腔热情和满腹才华换来的只是无尽的压抑和孤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古来征战几回人”的幽州台,百感交集,从而唱出了以上的千古绝响。

4、叙事说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苏轼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名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5、对比反衬

出自唐代卢延让《苦吟》中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说自己写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写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一个字与数茎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衬得出诗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6、设疑留念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前句问,后句答,在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通过自己下文的叙述,自然地回答自己的问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古诗词名句中隐含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从一个句子中概括出写作的方法,一句一法,对应训练。将枯燥无味的写作方法训练,转化成直观的有例句有方法,便于学生模仿习作。由于古诗文固有的习作方式,语言特征,可以避免学生由于模仿产生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四、随文引入,水到渠成

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名句是为了积累精湛的语言文字,提高文章的文采,有话可以写,有优美的内容可以表达。方法的渗透教学,让学生有了内容学会有规律,巧妙地表达。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还是看学生的习作。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名句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专题作文课,进行训练。比如:写关于珍惜时间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并投影给学生:

“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古诗词名句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某个名句的理解。并讨论生活什么情况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把这件生活中的事例写具体,并恰当地运用珍惜时间的名句。可以是开头,也可以结尾总结,还可以是文中的叙述。

每个学生关于珍惜时间的生活体验都是不相同的,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而为学生提供多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又避免写的如出一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事例,在口语交际的辅助下,并有方法的铺垫,学会了随文引入,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是什么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附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音同“玉”)》--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古诗形容: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

应该是这个: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六年级诗歌知识竞赛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463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