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诗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诗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偶然也能做好诗,一些流传千古的霸气诗词,你可能想不到其作者并不是大文豪,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界的一个草根。比如说刘邦、朱元璋……。

这些文化草根们办的大事人所尽知,就算是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文化草根们也是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堪称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1、刘邦的《大风歌》大家耳熟能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传千古,深圳80后走四方论坛认为堪称千古绝唱。而刘邦本人,正是一个文化草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骁勇善战的刘邦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将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的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几天。有一天酒酣之后,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出了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后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流传至今2000年。

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文化草根,他在戎马生涯中屡有佳作出现。比如吟南京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如此霸气豪迈且极富想象力的随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诗词都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朱元璋所作的诗句还有:“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还有一首诗,更是胸藏宇宙吞吐日月:“天作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通宵不敢长伸腿,恐将江山一脚穿。”可算是文化草根所作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3、南北朝梁代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看书写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不去问别人,全是自己望文生义,自己创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尽管识字很少,文化草根曹景宗平时却喜欢作诗。

有一次,曹景宗征伐得胜而归后,武帝在华光殿设宴慰劳众军。宴会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约也没有给他赋韵,曹景宗脸色不平,于是深圳80后打工网向武帝请求赋诗,武帝说:“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

这时曹景宗已醉,坚持请求要赋诗,武帝只好让沈约给他赋韵,这时韵已赋尽,只剩下“竞”和“病”两个字。曹景宗听了二话不说,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寥寥数语,把打仗前大家对他的担心与得胜后的夹道欢迎十分艺术地勾勒出来了。并与长于作战的霍去病相提并论,英雄霸气和豪迈充溢诗作。武帝听后,惊叹不已,大文豪沈约和朝中贤臣听后,也称叹竟日。

4、北齐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

就是这位目不识丁的文化草根居然成为诗人,他初学诗时,不知从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后来他刻苦学习民歌和作诗,终于写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首诗粗犷豪迈,很有气势。

5、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一日,御宴赋诗,曹翰因是武人未得参与其事,于是,写了一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诗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宋太宗看了诗句之后,80后走四方论坛恻然心动,于是曹翰“骤迁数级”。

6、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镇驭边疆有方。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作战勇敢,且喜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有“福将”之称。有一天杨遇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描写电网的诗句

1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白居易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发展之路,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完善农村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低碳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踏实渐进无惧艰难险阻,一起打拼再登新的台阶。

3 当灾难袭来之时,被吹倒的电杆,我们来更换,被刮断的线路,我们来连接,被洪水浸、雪侵的电力设备,我们来抢修 我们,电力工作者,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用汗水辉映城市的灯火,用热血点亮希望的田野,为神洲大地铺锦叠绣。

4 夜半钟铃扰梦乡,工服清整掩红妆。

机炉运转行千日,电力平安保四方5 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

纷纷槁叶木尽脱,蠢蠢蛰户虫争坯。

坚冰积雪一朝尽,风摇天边斗柄回。

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

——陆游6 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必若有苏天下意,何如惊起武侯龙。

——·韩偓7 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

自怜迁逐者,犹滞蛰藏馀。

——司空曙8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9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杜甫10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张说11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李晔12 让我们每一个日子都像飞轮旋转起来让我们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让我们在广阔的宇宙中飞翔我们,电力工作者把自己熔汇在美好的境界里满怀激情继续着光明的事业13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乡银线使神州处处添银河流光溢彩、霓虹闪烁万家灯火、星光灿烂祖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是我们,电力工作者用银线为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支撑“保增长,抓建设,强基础”是我们电力工作者的豪迈承诺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诗

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有哪些?文化草根偶然也能做好诗,一些流传千古的霸气诗词,你可能想不到其作者并不是大文豪,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界的一个草根。

比如说刘邦、朱元璋……。

这些文化草根们办的大事人所尽知,就算是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文化草根们也是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堪称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1、刘邦的《大风歌》大家耳熟能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传千古,深圳80后走四方论坛认为堪称千古绝唱。

而刘邦本人,正是一个文化草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骁勇善战的刘邦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将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的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

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几天。

有一天酒酣之后,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出了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后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古代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流传至今2000年。

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文化草根,他在戎马生涯中屡有佳作出现。

比如吟南京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为秤钩,秤我江山有几多。

如此霸气豪迈且极富想象力的随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诗词都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朱元璋所作的诗句还有:“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还有一首诗,更是胸藏宇宙吞吐日月:“天作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恐将江山一脚穿。

”可算是文化草根所作最霸气最豪迈的诗句。

3、南北朝梁代曹景宗为人争强好胜,看书写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从不去问别人,全是自己望文生义,自己创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从不谦虚恭让。

尽管识字很少,文化草根曹景宗平时却喜欢作诗。

有一次,曹景宗征伐得胜而归后,武帝在华光殿设宴慰劳众军。

宴会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约也没有给他赋韵,曹景宗脸色不平,于是深圳80后打工网向武帝请求赋诗,武帝说:“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

这时曹景宗已醉,坚持请求要赋诗,武帝只好让沈约给他赋韵,这时韵已赋尽,只剩下“竞”和“病”两个字。

曹景宗听了二话不说,拿起笔来,一气呵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寥寥数语,把打仗前大家对他的担心与得胜后的夹道欢迎十分艺术地勾勒出来了。

并与长于作战的霍去病相提并论,英雄霸气和豪迈充溢诗作。

武帝听后,惊叹不已,大文豪沈约和朝中贤臣听后,也称叹竟日。

4、北齐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是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名将。

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他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多少。

就是这位目不识丁的文化草根居然成为诗人,他初学诗时,不知从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

后来他刻苦学习民歌和作诗,终于写出《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首诗粗犷豪迈,很有气势。

5、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

一日,御宴赋诗,曹翰因是武人未得参与其事,于是,写了一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

诗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宋太宗看了诗句之后,80后走四方论坛恻然心动,于是曹翰“骤迁数级”。

6、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镇驭边疆有方。

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作战勇敢,且喜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有“福将”之称。

有一天杨遇春游卧佛寺,口占一绝: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山东潍焦集团庆祝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征文《 诗歌 》 急等着用,麻烦你...

【辩论赛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

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

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

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

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

这是辩论的大忌。

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

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 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

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

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

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

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

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辩论赛流程】 1.正方一辩陈述立论 (3分钟) 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 (3分...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

所以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毛泽东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千古以来,除了毛泽东之外,少有其匹。

大家更熟悉的评价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

像严嵩、秦桧那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贼”;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枭雄”。

枭雄这个词,也有多种解释。

枭,本义是猫头鹰,引伸为首领、魁首、雄长,比如盐枭、毒枭;也引伸为骁勇、豪雄、桀骜不驯,比如枭 骑、枭将。

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解释,就是“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

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 志?鲁肃传》),黄权说“刘备天下枭雄”(《后汉书?刘焉传》),便都是看出刘备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

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

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

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 是。

曹操从小就奸猾。

他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

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

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

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

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 所以《后汉书》中有传。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

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

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

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

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

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

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所谓“三徙”, 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

竟三次搬家。

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

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

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

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

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

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操。

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

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

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儿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

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

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

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 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

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

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儿相托。

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

这说明曹操是...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

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

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

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

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

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街游行。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

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

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建阳...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短一点)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但是,为什么要举行长征?红军为什么能够胜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其中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一 党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 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

到一九三三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左”倾路线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界限,主观地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低估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

第三次“左”倾路线更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完全否认由日本侵略所引起的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化反而把同国民党反动统治有矛盾,而在当时积极活动起来的中间派别断定为所谓“最危险的敌人”。

他们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就从而低估了军事斗争特别是农民游击战争和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

但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在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尚未完全贯彻到红军中以前,一九三三年春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仍然得到胜利。

而在一九三三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就取得了完全的统治。

一九三四年一月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

这时,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危机已到了新的尖锐的阶段——直接革命形势在中国存在着”;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即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

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军事上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在建军的问题上,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成为单纯的打仗一项,要求不适当的正规化,把当时红军的正当的游击性和运动性当作所谓“游击主义”来反对;又发展了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作战问题上,它否认了敌强我弱的前提;要求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所谓“正 规战”;要求战略的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要求“全线出击”和“两个拳头打人”,反对诱敌深入,把必要的转移当作所谓“退却逃跑主义”;要求固定的作战线和绝对的集中指挥等,总之是否定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不了解正确的人民战争。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开始时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洵口遭遇战偶然获胜,“左”倾机会主义者更以此为据,陈兵敌区,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

这时,福建事变发生,敌人被迫调动兵力东下,如果我们善于联合这些主张反蒋抗日的力量,共同对付蒋介石反动派,这对支持国内日益增长的抗日民主要求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军事上也完全可能趁此消灭一部分敌人,粉碎第五次“围剿”。

可是,“左”倾路线却断言中间派别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坐失良机。

敌人摧毁了福建人民政府,得以从容调转头来,重新压向根据地。

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

从此“左”倾路线又实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因而完全处于被动,东堵西击,穷于应付,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

最后,又拒绝了毛主席将红军主力转至外线、调动和歼灭敌人、用以保卫和扩大根据地的正确主张,实行了逃跑主义。

一九三四年十月,猝然决定离开中央根据...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山东端午节风俗 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古人把五月也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作“午日”,“端”又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就叫“端午”;因“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端午”又叫“重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时”当作“养辰”,故“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从唐代正式规定端午节为重要节日后,逐渐开始重视起来。

济南人过端午节主要有以下特点: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

饮雄黄酒,吃粽子。

端午节这天早饭前,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再食用粘米、红枣等包成的粽子,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包粽子则是为了凭吊爱国诗人屈原。

戴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

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

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这天,在济南一些名士则在这一天泛舟明湖,聚会畅饮,作诗唱合。

以上这些风习,有些一直延续至今天,如端午节这天插艾枝,包粽子等,今天在济南依旧很兴盛。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295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