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潭的诗句古诗

关于桃花潭的诗句古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蕲州送别易副使》

年代: 明 作者: 周忱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清 梁启超

桃花潭水兮情深千尺,长毋相忘兮攀此繁枝。(节选)

描写桃花潭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描写“桃花潭”的诗句有哪些?

1、《赠汪伦护袱篙惶蕻耗戈同恭括》唐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处:

2、《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清 梁启超

桃花潭水兮情深千尺,长毋相忘兮攀此繁枝。

释义: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要忘记相互送给对方的枝叶。

3、《蕲州送别易副使》明 周忱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释义:满含深情的歌颂这首诗词,就好像在桃花潭水边一样。

包含桃花潭的诗句

《蕲州送别易副使》

年代:明作者:周忱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赠汪伦》

年代:唐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推荐描写桃花潭的诗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释义: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也抵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感情深。

  • 桃花潭似武陵溪,太白仙舟去路迷。——宋·杨杰《太白桃花潭》

    释义:桃花潭像武陵的溪水一样美,李白乘着小船迷失了路。

  • 我归矣,江之南,一蓑一钓桃花潭。——宋·郭祥正《我归矣》

    释义:我回去了,在长江的南岸,披一件蓑衣在桃花潭钓鱼。

  • 隐映桃花潭,杳雾武陵水。——元·卢琦《星水朝霞》

    释义:隐隐约约能在潭水里看见桃花,悠悠渺渺能从雾气中看见武陵的溪水。

  • 一笑掀髯缘底事,桃花潭上见汪伦。——元·潘伯脩《李伯时画太白泛舟小像》

    释义:谈笑中摸摸胡子,想起了过往的事情,在桃花潭上曾经见过汪伦。

  • 桃花潭水深千丈,金鳞尾尾密如蚕。——宋·郭祥正《我归矣》

    释义:桃花潭的水有千张深,金色的鱼尾密密麻麻像蚕一样多。

  • 7. 最是河梁分手地,桃花潭水碧迢迢。——明·于慎行《都门留别诸丈》

    释义:这已经成为河梁送别的地方,桃花潭水碧油油的。

    8. 桃花潭水流春谷,鱼浦人家接宛陵。——明·区大相《送萧户曹出守宁国》

    释义:桃花潭里的水流向了春谷,渔家接待了从宛陵来的人。

    9. 分明桃花潭,春水增十丈。——明·石宝《梦西湖》

    释义:这分明是桃花潭,但是春水已经使它长高了十丈。

    10. 桃花潭前雪美姿,杨柳滩头柳不迟。——明·李梦阳《徐汊即事四首》

    释义:桃花潭前面的雪是多么美妙呀,原来它是岸边的杨柳。

    含有桃花潭的诗句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86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