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定情歌的诗句

关于康定情歌的诗句

康定情歌,

老成绝唱。

叹会歌吟,

愁成梦想。

注:押韵"ang",即“唱、想”押韵。

关于康定情歌的诗句

红高粱诗词十首(2011-09-20 14:29:50)分类: 原创诗词 高密,与红色有关红色传奇不朽云,焚香一注访青琴。

高粱血魄栖英烈,草莽肝肠诉赤心。

水映楼台临岸照,风舒翠柳紫鹂吟。

泱泱史册珠光耀,常揽河山诵古今。

红色经典,咏高密革命情怀莫言笔墨著豪情,电影烽烟惹泪凝。

酥雨滂沱茁草木,惠风宛郁送花明。

红歌不改激昂意,碧浪依然壮沛兵。

经典嵯峨德望厚,高粱护卫且安宁。

赤焰雄魂红霞璀璨草葳蕤,曾塑铿锵扫山陲。

炙热心潮豪迈涨,坚忠血浪沛仪威。

八千雨雪悬肠覆,十万风霜铁骨摧。

手握乾坤翻转玺,能将日寇不还回。

红色春天已觉紫碧醉春枝,忽闻乱颤粉蝶痴。

百里葱株盈剑胆,一坛秀穗吐琴诗。

春风过隙德馨沁,畅雨穿空厚誉知。

故地寻芳青帝笑,衔来锦绣硕民食。

仰视高密高粱秘史邂机缘,鲁地怀柔簇大樊。

幸有良臣销块垒,更得烈士枕青山。

比肩景仰同悲喜,络绎詹寻问苦酸。

星火燎原心血沥,此情万古向轩辕。

高密感怀荧屏泪雨潸然下,遥望高粱绽火花。

翠叶当悲民浴血,猩芒每忆凯旋沙。

破晓枪膛瞄暗堡,提神美酒上摩崖。

披靡所向收失地,壮烈何需百代夸。

红高粱婆娑劲舞艳阳天,砥柱中流聚火帘。

铁杆游击擎旭日,钢刀朔气克危难。

莺歌馥郁烽正卷,柳面清莹后世甜。

孤注何拘抛热血,一片忠诚照大千。

红高粱精神一片殷红嵌碧穹,惊涛骇浪卷峥嵘。

丹青熠熠书伟略,金笔斑斑点壮雄。

药酒飘香温胆健,气节曙目蕴肠荣。

山河康定逢盛世,高密新旗唱大风。

咏高密山灵水秀谱凯歌,高密战绩任评说。

半壁英豪腾冲势,一腔热血胜事多。

数斗星魁回廊照,九升烈酒醉心穴。

春风煦暖泽庶富,万亩红梁塑玉阙。

-红色传奇,高密情缘百里高粱地,风吹赤浪天。

枪杀敌日寇,炮炸反党山。

猎猎旌旗卷,灼灼剑刃寒。

豪情荆棘扫,解放阜民间。

与君字有关的诗词

白居易 贺雨 君以明为圣, 白居易 答友问 君疑才与德, 白居易 杂兴三首其一 君王顾之笑, 白居易 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郎, 白居易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君南我在北。

白居易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君看入时者, 白居易 伤唐衢二首其一 君归向东郑, 白居易 紫藤 君迷不肯诛。

白居易 谕友 君独心悠哉。

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君爱绕指柔, 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君求悦目艳, 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君若作大车, 白居易 寄元九 自此后在渭村作。

君年虽校少, 白居易 寄微之三首其二 君游襄阳日, 白居易 寄王质夫 君作出山云, 白居易 寄王质夫 君佐征西幕。

白居易 续古诗十首其一 君望功名归, 白居易 赠友其一 君出臣奉行, 白居易 寓意诗五首其三 君为得风鹏,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君恩若雨露,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君威若雷霆。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 答《四皓庙》 君看秦狱中,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 答《四皓庙》 君看齐鼎中,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 和《分水岭》 君看何所似? 白居易 杂感 君子防悔尤, 白居易 海漫漫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 白居易 华原磬 君心遂忘封疆臣。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 君听取。

白居易 新丰折臂翁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 白居易 太行路 君闻兰麝不馨香。

白居易 太行路 君看金翠无颜色。

白居易 太行路 君不见: 白居易 城盐州 君臣赭面有忧色, 白居易 驯犀 君不见: 白居易 驯犀 君不见: 白居易 骠国乐 君如心兮民如体。

白居易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君之来兮为一身, 白居易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白居易 八骏图-戒奇物、惩佚游也 君莫爱。

白居易 涧底松-念寒俊也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白居易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君心独喜无人知。

白居易 李夫人 君恩不尽念不已, 白居易 李夫人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 白居易 杏为梁 君不见马家宅, 白居易 杏为梁 君不见魏家宅,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君骑白马傍垂杨。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君指南山松柏树。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君家大人频有言。

白居易 紫毫笔 君兮臣兮勿轻用。

白居易 紫毫笔 君有动言直笔书。

白居易 古冢狐 君看为害浅深间, 白居易 天可度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 白居易 鸦九剑 君勿矜我玉可切, 白居易 鸦九剑 君勿夸我钟可刜。

白居易 采诗官 君之堂兮千里远, 白居易 采诗官 君之门兮九重闭。

白居易 采诗官 君耳唯闻堂上言, 白居易 采诗官 君眼不见门前事。

白居易 采诗官 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 白居易 采诗官 君兮君兮愿听此,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君爱此时好, 白居易 赠吴丹 君心如虚舟。

白居易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君子在其中。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七 君非驭风仙。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四 君门乏良媒。

白居易 闲居 君看裴相国, 白居易 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君老谪巴东。

白居易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君常稀到门。

白居易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君君来往频。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 君住安邑里,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 君本上清人, 白居易 感旧纱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赠。

君已归泉中。

白居易 马上作 君以为何如? 白居易 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未 君作不得住, 白居易 劝酒寄元九 君今亦如此, 白居易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 君病不来访, 白居易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

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 君言苦相忆,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薄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君同鸾凤栖荆棘,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薄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 白居易 长相思 君住洛桥南。

白居易 长恨歌 君王掩面救不得, 白居易 长恨歌 君臣相顾尽沾衣, 白居易 妇人苦 君看不言好。

白居易 妇人苦 君意轻偕老。

白居易 长安道 君不见外州客,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 君独南游去, 白居易 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 君看名在丹台者, 白居易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君病多慵我兴孤。

白居易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 君恩未报何? 白居易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南秦雪 君作初行定苦辛。

白居易 感元九悼亡诗因为代答三首-答骑马入空台 君入空台去, 白居易 王昭君二首其二-时年十七 君王若问妾颜色, 白居易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 君既先栽我不栽。

白居易 逢旧 君扫青蛾减旧容。

白居易 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什 君游丹陛已三迁, 白居易 答微之 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

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

各以绝句,相报答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 白居易 山中戏问韦侍御 君怀济世才。

白居易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寄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君还秦地辞炎徼, 白居易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来出处之意 君恩偶未忘。

白居易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嘉庆李 君手封题我手开。

白居易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君恩壮健犹难报,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 君加邑号有何功? 白居易 送客南迁 君应不愿听。

白居易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 李亦庐山人,常隐白鹿洞。

君家白鹿洞, 白居易 ...

求范仲淹的生平配上那个时期的他的诗词!谢谢!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1]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 。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江上渔者》《鹤联句》《登表海楼》《河朔吟》《游庐山》《春日游湖》《新定感兴五首》《酬和黄太博》《绛州园池》《送魏介之江西提点》《归雁》《登表海楼》《过馀杭白塔寺》《访陕郊魏疏处士》《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怀庆朔堂》《春日游湖》《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古鉴》《过太清宫》《送石曼卿》《阅古堂诗》《赠张先生》《上汉谣》《野色》《河朔吟》《纪送太傅相公归阙》《石子涧二首》《答梅圣俞灵乌赋》词《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鲁山山行诗句的赏析,以及含义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译文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③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⑦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一】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冰霜下落,熊爬上树;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之顶。

【译文二】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鉴赏】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像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

这种“林空”的感觉,是秋天才有的。

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这一联勾画出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这画面是动的,熊在爬树,鹿在饮水,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主题】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关于用酒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用酒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思是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词作,创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

作品曾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七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五句关于心怀天下的诗句

有以下五句心怀天下的诗句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1、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这句诗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的译文为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

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诗的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这句诗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篇记的译文为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

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而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描写银川的古诗词

《富水驿东楹有人题诗(笔迹柔媚,出自纤指)》 唐 吴融 绣缨霞翼两鸳鸯,金岛银川是故乡。

只合双飞便双死,岂悲相失与相忘。

烟花夜泊红蕖腻,兰渚春游碧草芳。

何事遽惊云雨别,秦山楚水两乖张。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唐 杜牧 帝命诗书将,坛登礼乐卿。

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对客犹褒博,填门已旆旌。

腰间五绶贵,天下一家荣。

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莺。

别风嘶玉勒,残日望金茎。

榆塞孤烟媚,银川绿草明。

戈矛虓虎士,弓箭落雕兵。

魏绛言堪采,陈汤事偶成。

若须垂竹帛,静胜是功名。

《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满江红》宋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宋词《御街行》

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7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白话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

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

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

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创作背景:此词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各异:唐圭璋认为此词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乡的愁苦触景生情而作。

靳极苍认为此词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时(也许是在防西夏守边时,也许是贬官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

汪中认为此词是“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

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

下阕抒写离恨,“愁肠已断”作情极之语,已不能自持,潸然泪下,在辗转难眠之中饱尝了愁苦滋味。

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写愁思,很是真切生动。

这首词层深曲折,愁意、愁态、愁容步步逼近,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55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