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施的诗词

有关西施的诗词

有关西施的诗词

西施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释】: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西施咏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

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注解】: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评析】:??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价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此 言颇是。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

有关西施的诗词

西施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释】: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西施咏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

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注解】: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评析】:??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此言颇是。

————————————————————————西施滩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

关于西施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唐大诗人李白 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重渴湖山夙愿酬,西施欲载苦无由 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

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关于西施的诗句

【杨万里】 年代:【宋】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王维 唐 五古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薄媚 西子词作者:【董颖】 年代:【宋】 体裁:【词】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

那知此际。

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

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

争若都燔宝器。

尽诛吾妻子。

径将死战决雄雌。

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

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

忧嗟又经时。

恨不如巢燕自由归。

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

备尝险厄返邦畿。

冤愤刻肝脾。

(宋·王安石)《西施》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 ,不愁宫里有西施。

越有丽姝 越有女兮 凤鸣凤翔 苎罗有美纱兮 濯濯清泉 明眸眇眇 蛾眉黛黛 地无神语丽姝丽姝兮 身何兮 情何寄《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关于吴王和西施的诗句

西施【唐】 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唐】 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滩【唐】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清】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唐】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形容西施的诗词

历代描写西施的诗词【杨万里】 年代:【宋】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王维 唐 五古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薄媚 西子词作者:【董颖】 年代:【宋】 体裁:【词】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凛然万里宣威。

那知此际。

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

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

争若都燔宝器。

尽诛吾妻子。

径将死战决雄雌。

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

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

忧嗟又经时。

恨不如巢燕自由归。

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

备尝险厄返邦畿。

冤愤刻肝脾。

(宋·王安石)《西施》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 ,不愁宫里有西施。

越有丽姝 越有女兮 凤鸣凤翔 苎罗有美纱兮 濯濯清泉 明眸眇眇 蛾眉黛黛 地无神语丽姝丽姝兮 身何兮 情何寄《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曹雪芹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王轩题西施石诗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描写西施的诗词

西施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作者:【王维】 年代:【唐】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有关描写西施的诗

西施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释】: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 西施咏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 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

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 【注解】: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

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价百倍。

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

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

”此 言颇是。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

关于 昭君、貂禅、西施、玉环、卓文君 的爱情诗句

美人四章 咏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贱有何恩。

愿不识范蠡,还作浣沙人。

咏昭君 环佩归不得,塞外草如烟。

犹恨汉宫月,时时照胡天。

咏貂禅 一许董相国,再许吕温侯。

汉祚移难复,奈何寄女流。

咏玉环 菡萏不须发,何如解语花。

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卓文君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般无聊,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焚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一、西施 公元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 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

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计”。

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

西施,姓施,名夷光,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綄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

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

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

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勾践选到西施后,献于吴王,吴王大悦:“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

”从此沉缅于酒色不能自拔,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

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

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

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

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

此后屡兴屡废。

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

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 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二、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传说玉环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环美貌,遂闭上花瓣。

“羞花”一词由此而来。

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

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

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

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

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

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

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

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

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故里位于广西容县离县城5公里左右的杨外村。

唐代许子真在《容州晋宁县杨贵妃碑记》一文中记述,杨贵妃的出生和籍贯是今日...

形容“西施”的诗词有哪些?

红裙妒杀石榴花。

秀色掩今古,越国亡来又是谁1。

西施若解倾吴国、唐 ·李白《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新歌一曲令人艳,寂寞城隅范蠡祠、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八清》 落花三月葬西施,却令今日死君家,荷花羞玉颜。

4、唐·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醉舞双眸敛鬓斜、唐·崔道融《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6,杳渺讵可攀。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

提携馆娃宫。

谁道五丝能续命,扬蛾入吴关. 唐·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2、唐·万楚《五日观妓》 西施谩道浣春纱,吴人何苦怨西施,青山欲衔半边日,出自苎萝山。

眉黛夺将萱草色。

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7。

3、唐·李白《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碧玉今时斗丽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552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