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田县的典故诗词

有关玉田县的典故诗词

古代诗词中玉田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晋?干宝《搜神记》 载,有个叫杨伯雍的汲水作义浆,有 人就饮,饮罢,以一斗石赠他。

伯雍把石种于田中,田中就生出白璧,其 处地可一顷,名曰“玉田又见“种 玉”条。

南朝?梁?王筠《东南射山》:“琼浆泛金鼎,瑶池溉玉田。

” 唐?李绅《登禹庙降雪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玉田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天文/气象 【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长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北窗风】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风落帽】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西风尘】参见地理部·土石“元规尘”.宋苏拭《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易水风】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草木风】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秋风起】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韩翔《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朝南暮北风】《后汉书·郑弘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日:‘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o指顺风.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另参见九流部·神仙“樵风”. 【舜风】参见人物部·帝王“舜咏”.唐张锡《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 【天漏】参见九流部·神仙“女娲”.O喻天下雨.唐杜甫《九日守岑参》:“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石燕】参见地理部·土石“石燕”.北周痰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石燕】《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O咏雨.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 “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雨垫巾】参见器用部·衣冠“折角巾”.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洗兵雨】参见武备部·军旅“洗兵”.南朝梁《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随车一雨】参见政事部·治理“甘雨”.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甘雨即日应祈》;“天造贤侯惠此州,随车一雨缓千忧.” 【联床雨】参见伦类部·亲眷.对床夜雨.清赵翼《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廿年别绪联床雨,四海虚名满鬓霜.” 【楚雨】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漂麦雨】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清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浥草只愁漂麦雨,鸣条无奈落花风.” 【霖雨】参见人物部,将相“济巨川”.唐张嫔《投翰林张侍郎》:“愿与吾君作霖雨,且应平地活枯苗.” 【灌坛雨】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搜神记》卷四略同.O咏雨,或喻有德政.唐杜甫《题都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另参见政事部·治理“灌坛遗风”. 【山阴野雪】参见伦类部·朋友“访戴”.唐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玉田】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O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披氅】参见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苏轼《雪诗八首》之二:“闲来披氅学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袁安雪】参见人事部·贫贱“袁安困雪”.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柞明》:“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惟有袁安雪” 【雪似盐】参见人物部·妇女“谢女”_O喻雪.唐李贺《马诗》之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梁苑雪】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日.‘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O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兔园”、伦类部·宾主“延枚”、伦类部·宾主“梁国客”、文明部·诗词“赋吟梁苑雪”、文明部·诗词“授简”、文明部·文章“梁苑赋”、人事部·雅逸“声洒梁苑”. 【程门雪】参见伦类部·师友“立雪程门”.元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

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

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

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

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

《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

《诗经。

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

《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

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

有诗词典故的名字

1.水盼:“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单个看水盼的意思是比喻人的目如秋水,就是眼睛很漂亮,灵动而传神。

出自周邦彦的《拜星月慢》。

2.芸香:“隔院芸香满地狼籍。

”本意是一种香草的名字。

出自周邦彦的《应天长》 3.檀樱:“润玉笼绡,檀樱椅扇。

”檀樱指樱唇。

出自吴文英的《踏莎行》。

4.杜若:如果姓杜可以考虑“杜若”,杜若是一种花卉名,可以入药,应该也很幽香动人,所以多为文人骚客的吟咏对象。

5.凝碧:“漫椅遍危栏,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凝碧应该是说天上的碧云聚拢了,合在一起。

出自李甲的《帝台春》。

6.雪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想去。

”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不过雪柳的意思是指女子头上的饰物。

我只是觉得好听而已。

7.水云:“水云间,俏无言”出自朱淑真的《江城子》 8.纤云: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出自秦观的《鹊桥仙》。

9.琤:“重头歌韵响琤琮”(出自晏殊的>)琤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玉石碰击声、琴声或流水声。

琮是种乐器,要用“琤”还是“琤琮”随你。

琤琮应该是指玉做的乐器。

注意这两字的读音,自己查一下字典。

我记不太清好像是cheng cong (一声和二声)。

10.绿晓:“绿杨烟外晓寒轻”(此句出自宋祁的《玉楼春》)取这两字我觉得可以理解为绿意盎然的晓日。

11.流霞:“投晓共流霞倾尽”,(出自晁补之《洞仙歌》)这里是指传说中的仙酒名字。

还有一个意思是漂浮的云。

(一般指傍晚天边的云彩多变绚丽) 12.彩萧:“托微风彩萧怨”(出自贺铸的《绿头鸭》) 13.香晴:“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张元干的《石州慢》)取这两字我理解为梅香扑鼻的晴天。

14.水风、月露:“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叶飘黄 。

”(出自柳永《玉蝴蝶》) PS:取名字记得结合姓氏,要让名字和姓读起来有种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还有注意名字和姓氏合在一起的时候不会产生歧意。

终于写完,楼主有疑惑就留言问我,觉得满意就多把点分吧。

哈哈哈哈~...

与典故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拓展】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古代诗词中郑风一词有何典故?

(1)斑竹 湘把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 (2)比翼鸟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 (3)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 (4)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5)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6)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 (8)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9)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 ‘ (10)杜康 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1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1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13)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4)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 (17)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

比喻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18)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9)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20)梦蝶 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 (21)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22)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

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 (23)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 (24)射天狼 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

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25)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双鱼”同义。

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 (26)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

关于古时信的典故

得报还洛。

其后因以为常,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仍在北海牧羊。

单于听后,呼儿烹鲤鱼,苏武不肯。

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

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是非常吉利的!因此这个典故也被广东泛的运用。

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三)黄耳狗寄信晋书陆机传,每年秋季南迁。

看到鸿雁,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匈奴迫使他投降,因为狗这种动物太俗。

”这可能就是“鲤鱼燕传书”的来历之二吧,用两个木板夹住:‘我家绝无书信: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鲤鱼"的"鱼"与"余"谐音,有剩有余,这就是“鲤鱼传书”的来历之一。

另有“客从远方来,久无家问,笑语犬曰,遗我双鲤鱼,要求放苏武回汉:“初,机有骏犬,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头,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

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

“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

(二)鲤鱼传书古代写书信。

”这就是“黄耳狗寄信”的典故!不过这个典故在诗词中用得很少,没有“鸿雁”、“鲤鱼”那么吉祥,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

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一)鸿雁传书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写完后,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两个木板都雕刻成鲤鱼的形状,不雅观,内有尺素书...

求有关中国菜诗词典故

中国菜源远流长,众多风味佳馔均为历代名厨所创,由於深受食者喜爱与推崇而流传至今。

人们根据历史的传说编写了很多这些菜名的起由与故事,因而流传了许多烩灸人口的中国菜典故。

中国菜不胜枚举,有名的也非常多,聊举数例说明:神仙鸭子 这是孔府的一个传统名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与众不同,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鲆美美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

佛跳墙 福建名菜,现已成为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菜,闽菜中的佛跳墙是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

特点是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显著。

清代,福州官钱局宴请布政使周莲,席间一道菜是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极为可口。

周莲命衙厨郑春发学习仿制,郑登门求教后,并改进工艺,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

后来郑春发辞去衙,开办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乍一启封,浓香夺坛而出,食者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

“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由众人公议将此菜改名佛跳墙。

百余年来风靡省内外,享誉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

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

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从此名扬全国。

叫化鸡 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

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

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

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

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

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

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码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

因为早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

自此,名噪锦城的早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白煮肉 北京传统名菜,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 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

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此菜最为著名。

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 133厘米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开水白菜 四川传统名菜。

“开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时创制。

后来黄敬临将此菜制法带回四川,广为流传。

30多年前,川菜大师罗国荣调来北京饭店掌厨,又将“开水白菜”的烹调技术带回北京,从而成为北京饭店高档筵席上的一味佳肴,“开水白菜”烹制不易,其关键在于吊汤,汤要味浓而清,清如开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着几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见,但吃在嘴里,却清香爽口东安子鸡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路边小饭店用餐。

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

那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炒,再喷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

客人吃得赞不绝口,到处宣传此菜绝妙。

从此小店专营此菜,名噪远近,竞传千年,成为湖南名菜。

,鲜美异常。

西湖莼菜汤 据《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又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后人称思乡之情为“莼鲈之思”,可见莼菜之迷人。

莼菜与鸡丝、火腿同烹,碧翠鲜醇,清洌爽口。

乾隆游江南,也必尝莼菜汤,有“花满苏堤抑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之诵。

沛公狗肉 汉高祖刘邦在家乡沛县嗜食狗肉,故此得名。

以狗肉、甲鱼与酒、葱、姜、硝腌渍后,加酒、糖、盐、酱油、八角、花椒及水焖制,狗肉酥烂腴香,甲鱼软嫩鲜美。

此菜至今仍是徐州地区的名馔。

奶汁肥王鱼 肥王鱼又称淮王鱼、回王鱼,国内罕见,产於安徵凤台县境内峡山口一带数十里长的水域里,为鱼中上品。

西汉淮南王刘安喜食肥王鱼,一次刘宴众大臣,因人多鱼少,厨师以其它鱼混充,被刘安识破,大发雷霆:“吾一日不能无肥王,”可见肥王鱼受宠之程度了。

后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带民间,并以奶汁鸡汤煨煮,成为徽菜一绝。

龙井虾仁 传说,龙井虾仁与乾隆皇帝有关。

一次乾隆下江南游杭州,他身着便服,遨游西湖。

时值清明,当他来到龙井茶乡时,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雨,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546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