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伯牙子期的诗

有关于伯牙子期的诗

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俞伯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关于伯牙子期的诗词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出自伯牙绝弦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

出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伯牙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纪念伯牙子期的诗文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一友已足伯牙绝弦哀友逝,管仲割席厌友弃.知己难寻一生觅,深情厚意祁一已.空谷悠岩古木森,风回云醉阻瑶琴。

高山流水,樵子指相吟。

祭曲哀哉泪不禁,心知一去再难寻。

十三弦断,从此绝清音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不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楼主采纳。

举几个伯牙子期这种关于友谊的例子中国古代人物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

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

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

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

遂服之。

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

竟倾壶饮之。

昔时,齐国,管仲从小就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人才.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时候多分红,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知道他家里穷.管仲打仗的时候进攻后进,撤退先跑,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他家里有老母. 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恒公让他推荐继任人,他没有推荐鲍叔牙.有人告诉鲍叔牙,鲍叔牙说,我这个人疾恶如仇,当丞相会误事,管仲了解我啊!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伯牙与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 爱问知识人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交,而岳飞在荒凉的战场上独自抚琴叹道?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为纪念他们的友情,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

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的辛酸。

而那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

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红颜知己为谁妆?独爱青莲意味长。

莫道名花已有主,河东河西谁知晓?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有是谁

高山流水[读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1.也说流水高山。

《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2.琴曲。

取材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

清代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是近代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义]知音难觅流水高山高山流水的典故: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 琴师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

伯牙子期的故事的(讲解主要内容)略一些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说的是知音难求的故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507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