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规则的诗歌

有关规则的诗歌

一、过马路

过马路,左右瞧,大家要走人行横道。

公路若无斑马线,执行通道误打闹。

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通行安全好。

二、各行其道

靠右行、靠边走,交通法则要遵守。

自行车道,汽车道,各行其道秩序好,

平平安安最重要。

三、交通安全小歌谣

交警叔叔最潇洒,纠正违章先敬礼,

指挥车辆伸手臂,刮风下雨他不怕,

交警叔叔最潇洒。

四、过马路

过马路,左右看,汽车来时靠边站,

行人要走人行道,司机叔叔车开慢。

五、护导旗

护导旗,保平安,列队过路举前面,

来车要是强行过,警察叔叔来指责。

六、红绿灯

红绿灯,像眼睛,一只绿来一只红,

红眼瞪你让你停,绿眼看你让你行,

如果你要不听话,警察叔叔来批评。

七、小黄帽

小黄帽,黄又黄,放学回家戴头上,

司机叔叔要注意,过路安全数第一。

八、放学回家

放学回家不要慌,玩耍不在路中央,

追逐打闹最危险,来往车多不安全。

九、我劝爸爸不喝酒

爸爸是个摩托手,我劝爸爸不喝酒,

开车戴上安全帽,全家幸福最可靠。

十、交通安全真重要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保障安全有措施,交通法规要记牢。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十一、注意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罕记;

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

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

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

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

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

转弯车速必减慢,抢行猛拐酿车祸。

乘车安全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

手头不能出车窗,扶紧把手莫忘记。

有关规矩的诗句是哪些?

1.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孟子·离娄上》释义:有离娄的眼力,公输子的技巧,如杲不用园规和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有师旷审音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不能校正五音;有尧舜的治道,如杲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2.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韩非 《韩非子》释义:要画成圆形就要遵循它的径长,那么所有的事情的成功就有了基础,并且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它的道理的,倡导言论的人,是遵守事物应有之理的。

3.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

——吕不韦 《吕氏春秋》释义: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平直,那么一定要用准绳量一量;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方还是圆,那就要用规矩来测一测。

4.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孟子 《孟子·尽心下》释义: 孟子说:“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 人巧。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孟子 《孟子·离娄上》释义: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6.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释义:国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国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绝,国家颁布的法令一定要实行。

7.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

八说》释义: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严明,颁布的法令一定要执行,这样就可以了。

8.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

问辩》释义: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释义: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10.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释义:如果有个天平,就能准确的衡量两个物体的重量是否持平;如果用圆规来画画,那画出的圆形一定是固定的。

规矩的名言: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2. 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3. 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前苏联]列夫托尔斯泰4. 马克思主义是有框子的。

我们有的是大框子,并不一般一反对框子。

我们要改造整个社会,使之无产阶级化。

这个框子该有多么大!我们还要改造自然,这又是多么大的框子!——周恩来5. 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邓小平6.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的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泰戈尔7. 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邓小平8. 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列宁9. 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10. 我们不能不仅靠人类内心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约翰·亚当斯

形容“自然规律”的诗词有哪些?

一丶唐 · 杜甫《禹庙》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二丶唐· 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三丶汉· 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四丶清· 张维屏 《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五丶唐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春夜喜雨》的译文是什么?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关于“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1、规矩 作者:山海吟歌 现代 你怎么有那么多的规矩呀 多的我只能服从你,用你来塑造我 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 没有按这些规矩的人,他们也活的很好 但是,我说我必须这样做 于是,规矩就成为了信仰 或者,我说这些规矩都是别人的 我只是遵从,那,就是习惯 信仰可以改变世界 习惯要被世界改变 活在规矩里的人 活在别人的世界 创造规矩的人 创造自己 没有规矩的人 没有世界,也没有自己 2、规矩 作者:海魂 现代 世界多么美丽 你忙碌的身影双眼迷离 世界多么神奇 你匆忙的脚步总飘来忽去 你已被淹没在可怕的规矩里 你是这世间的唯一 形式和场合给你戴上面具 明天是多彩的甜蜜 你把自己交给了记忆 你早已被固定在规矩里 相信有一天 规矩会由法律改写 人们不会言而止舌,进而却步 人们会变得自由有序 3、规矩 作者:江南花草香 现代 世界就是 一个江湖 当你混出一个 名堂的时候 你一定要 学会站队 单打独斗 孤胆英雄 你会死的很惨 因为每一行 都有它的规矩 不守规则 单凭一人之力 你无法改变 整个世界 甚至被踢出 某个圈子 富贵险中求 有人生来就是 享福的命 有人生来就是 干活的命 人只有 各安天命 才能找准 自己的位置 因此要 改变世界 先改变自己 不要傻到用鸡蛋 去碰石头 当你的对立面 不是一个 而是一群人的时候 别指望会有人出来 为你作证 更不要说 讨回公道 战胜对手了 世界上的道理 都是为有 实力的人服务的 没有实力 再充分的道理 都会显得 苍白无力 没有人愿意去听 这就是世道人心 因此你首先 要学会生存 然后再学会 与人打交道 把对自己的损失 降低到最小 和这个并不 完美的世界和解 不要让自己成了 人情世故的反面教材 一生都活在别人 嘲笑的目光里 这就是世道 只有想的开 你才能活得好 不能融入社会 终究会被 社会所淘汰 4、疯人说规矩 作者:353 现代 打破砂锅问到题? 成家的人说 一个梨两人吃 之后,谁说就忧离? 千年的老黄历 不变的俗语 到了现代人的时代 生活怎么总出现出轨? 爱怎么离就成一张纸 祭奠亲人 烧纸烧成没有规矩的底线 毁林灰烟 聚拢雾霾 空气燃烧成愤慨 老实守规矩 自缠等于死 规矩可以破 正气立起来 折开绊脚丝 走起圆规律 自重加大爱 才会来绿水青山 规矩做事 为人 社会和谐 人心不乱 5、规矩 作者:竹无心 现代 不是服从 不是划定的红线 不是一条河带着支流行走 一颗星让其他星围着 做天体的运动 两棵树之间 给风留出通道 一棵树的影子不要覆盖另一棵 舒展的枝叶 不要层叠对方的手臂 规矩是 常春藤不能结出蒺藜 橡树上流的不是罂粟的汁液 相守着的太阳和月亮 都照亮自己的天空 不守规矩的人 总爱在木制的语言里 加入大量的磁性 不放过一丝飘过的目光 不放过一星金属的亮度

有关炼字的诗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被过滤了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急寻符合要求的古诗词,很急,星期一之前要,不胜感激。

定风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莫要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低吟长啸缓步徐行。

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料峭春风把醉意吹醒,略略感到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评点】本篇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乐观情怀。

词的上片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一方面写出了风大雨疾的情景,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写出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即使雨再大,风再烈,都不会受影响;“何妨吟啸且徐行”承接上句,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突显出词人的情趣和兴致。

“何妨”二字写出一丝俏皮之意,增添了和雨挑战的意味。

前两句是全词的枢纽,以下词句皆是由此发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脚穿芒鞋手持竹杖雨中前行的情景,“轻胜马”三字传达出从容之意,“谁怕”二字诙谐可爱,值得玩味;“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进一步写到整个人生,表达了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喜悦和豪迈。

下片写雨停后的情景,“料峭春风吹酒醒”写醉酒被春风吹醒,暗示雨停。

“微冷”,风吹雨停,词人突然感觉有点冷,抬头一看“山头斜照却相迎”,已雨过天晴;“回首向来萧瑟处”,回头看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发出感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乃本篇的点睛之笔,道出词人对天气微妙变化的顿悟,表达了词人宠辱不惊的超然情怀。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是大自然的风雨,又暗喻了政治风雨和人生的荣辱得失。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谁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就像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评点】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

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

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

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

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缺”、“ 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

“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猛回头。

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

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

“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

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

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

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幽默诙谐,值得一读再读。

古人的绝句律诗到底有哪些规则?

诗律浅说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

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

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

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

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

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

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

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

求唐诗·宋词的押韵规则

唐诗的押韵押韵就是诗词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

押韵的那个字就叫韵脚。

近体诗在押韵上也有一定的规则:第一,押韵句必须是偶句。

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只押偶句,首句不押;而李商隐《夜雨寄北》则首句也入了韵。

第二,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不押韵句子末尾的字必须是仄声。

所以看某一诗句是否是韵句,不仅要看末尾的字是否韵相同或相近,还要看是不是平声字。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第一句“空山秋雨后”,尽管末尾的“后”字与下面诗句的韵脚“秋”、“流”、“舟”、“留”韵腹、韵尾相同,但因为它是仄声字,所以就不是韵脚了。

第三,押韵的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换韵,除了首句押韵的字以外,邻近的韵不可通押。

唐代古体诗的押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韵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单句也可以押韵。

例如李白《将进酒》的最后几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裘”、“酒(单句)”、“愁”为韵脚,二、三、四句都押韵。

第二,韵脚可以押仄声韵,也可以平仄互押。

例如上诗中“裘”和“愁”为平声,而“酒”为仄声(上声)。

第三,不必一韵到底,中间可以换韵。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用了九个韵,其中有两处是邻韵合押的。

不过古体诗中也有一些作品在押韵方面追求格律诗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则,如杜甫的《垂老别》,全诗一共三十二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唐诗的用韵有专门的韵书,韵部分得很细,但读音大多数是和普通话对应的。

有关写规范字的诗歌,要是的简单的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红蔷旁,玉人燃香,青梅折,竹马双,羡鸳鸯。

谁执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

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陪,醉也不须归,一枝柳,换你一滴英雄泪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490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