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画的诗词有哪些?

有关国画的诗词有哪些?

  •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画》(北宋)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寒江钓雪图》(清) 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 《浣溪沙》(宋)李洪

    矢矫翔鸾溪上峰。飘萧雪霰打船篷。

    天花凌乱水晶宫。飞透纸窗斜取势,

    吹回溪面舞因风。身游水墨画图中。

  • 《木兰花慢·到闲人闲处》(元)刘秉忠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筇。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淡淡没孤鸿。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千年事业一朝空。春梦晓闻钟。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归来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尘事休随夜雨,扁舟好待秋风。

  • 《春阴》(宋)方岳

    玲珑碧树巧临池,影在窗前作么移。

    水墨画图春淡淡,莺花庭院日迟迟。

    不妨明月重相忆,怎许浮云浪得知。

    一片舞裀欹弱柳,风来时复托腰肢。

《墨梅》

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赏析:《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http://www.shicimingju.com

如何鉴赏中国画

中国画是艺术,是高雅,跟时尚是相抵触的。

你要时尚生活,追随潮流就是了。

提醒你一下,popular是流行的,但可以是低俗的意思。

抛砖引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

“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起因】 封建社会后期,旧文人画家沉浸于对古人笔墨意趣的模仿,日益脱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因袭守旧的局面限制了画家对时代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表现。

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新美术变革开拓者的林风眠,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主张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学一种新的创作道路。

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

【改革】 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形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的个人感受。

这些创新探索,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所提倡的“白话文”,“自由体诗”一样破旧立新,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的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

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

”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

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新时代】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20世纪的变革历程。

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

编辑本段国画分科教学 中国画自古就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其师承传授,都依老师的专长按科进行。

元代以后,人物画衰落,山水花鸟兴盛。

20世纪引人西方写实主义,强调艺术的社会宣传功能,重视人物画。

1949年以后,新国画提倡为政治服务.提倡通俗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山水花鸟画因为“不能为革命服务”而受到冷遇。

1955年,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美)彩墨画科升格为系,正式提出以人物画为主,以写生为主,以工笔为主”的教学方针。

1957年,潘天寿任副院长,1958年,他和吴茀之等提出并实行分科教学,对“三个为主”的教育方针作了修正。

这意味着重视了山水花鸟,重视了中国画传统特别是宋元明清传统――这个传统主要是由山水花鸟画体现的。

在教学上,则意味着要配备和发挥传统派教师的作用:潘天寿、吴荛之、顾坤伯、诸乐三、潘韵、 朱宣咸、陆俨少(兼课)陆抑非、俞子才(兼课)、李长白(兼课)等,都是山水、花鸟画家。

国画的分类 山水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

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

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

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

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雄名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儿写生为一类。

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工笔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

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传统 中国画画龄以千年计,形成了一套笔法、构图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称为传统绘画。

国画分类依据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

求怀古咏史类诗歌鉴赏套路、套语

一、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讲过,即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从而设身处地的揣摩诗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都是一些大家的不太出名的作品。

因此,知人论诗,知世论诗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理解诗作,就不能离开对诗人的品读,会历史的了解。

实际上,就是在读中国社会发展史,读中国文化发展史,读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二、品位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的复合体,是作者的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凝聚的表现,是作者精神和外在物质的统一,它是由情和景这两个因素组成的。

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就是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意境的指向意义,就能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有些物象和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搭配,这些值得我们注意把握。

如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松、菊、梅、竹与性格高洁相联系;折柳与古代的送行相固定。

三、体味诗眼,解读诗歌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句诗一方面表明古人写作构思之辛苦,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人写诗词很讲究练字。

因练一个好字、好句,是全句、全诗游龙飞动、生气盎然的,就是“诗眼”。

它可以是一个简练传神的字,也可以诗作体现主旨的精彩与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若能从诗眼入手,可更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注意:诗歌中的一些形容词、副词和动词往往就是诗眼。

找到诗眼,有助于正确把握诗歌意境。

四、把握特色,重点突破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高考鉴赏的古代使更多是写景、咏物、咏史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把握诗歌之前,还要掌握已写诗歌的反战以及分类的知识。

诗歌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语言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诗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咏怀诗等;还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古代律诗中的四联,古人归纳为起、承、转、阖。

从层次上分,往往可以分为两层,一层写景,一层抒情或议论(即卒章显志的写法)。

五、巧用术语,做出解答 有了以上四步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从容沉静地顺利出题者题目设计的各种问题了。

命题者从什么角度来问,那么就从什么角度来回答。

最近几年的鉴赏题,无外乎就是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来设问。

因此,在回答这些问题是最好用简洁的语言即术语来作答,答出关键点来。

高考阅卷,是按关键点给分的。

只要有关键词语,关键店,就可以获得分数。

所以答题的术语,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

2005年高考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⑴对偶。

\"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我们平时常用的术语有以下的几类: (1) 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②议论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良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的是反衬。

(3) 抒情方式:①直抒胸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

②借景抒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③托物言志(象征)。

《卜算子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用“梅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

④借古讽今(用典)“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为什么说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人:王维。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

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

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

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

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如何赏析古诗词?初一的

诗歌鉴赏方法作者:王军容 高春奇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蜀相》,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

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第一句中的“寻”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

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

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表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灭,没有人欣赏了。

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

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极度惋惜和悲痛。

全诗感情深沉。

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

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2000年春季高考。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2001年高考(9)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2001年第8题 ②表达技巧:互文、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

(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

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

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

并非象有些教参上...

如何欣赏国画(以朝光兄画为示例)(画工,书

1.画工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

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2:书法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

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

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

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3:印章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

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

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4;装框中国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

纸裱较粗,绫裱较精。

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5: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6:功力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

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

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

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

...

国画山水中落款的问题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短 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 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长 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 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 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

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

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

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

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

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

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 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

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 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 执徐) 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 癸酉 (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 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 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 执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 君滩) 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阉茂) 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维 赤奋若) 庚寅 (上章 摄提格) 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 (玄 执徐) 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 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 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 葵卯(昭阳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 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 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 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 执徐) 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 滩)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 葵亥(昭阳 ) 月令 :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

怎样将诗歌鉴赏题答好

学习国画,如果从兴趣入手就不难。

就好比与人接触一样,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就是最好的。

学习国画也是如此。

国画的门类很多,山水,人物,花鸟,建筑等,虽是平常的事物,只要呈现在宣纸上,墨与色的交融,点线面的组合,就给人们都视觉留下深刻的影像。

当然,这里也必须掌握绘画技法与理论,用笔用墨的的技法,绘图的透视法,和画面的经营。

其实不是很难,只要一点点的掌握练习,从线描入手,绘单个物体,山,石,树,舟,船,桥等,然后按照透视技法有机的组合,就是一幅画了,多读古诗词,按照诗词描绘的意境作画,也是一种练习。

如果掌握了这些基础,就要练习写生了,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希望能给你一些启迪,也衷心的祝愿你早日的接触这门辉煌的艺术。

如何评价一幅画好坏

其实看一副画就是看一个人! 作者是怎样的人画就是怎样的画,俗话说:“画如其人” 看画首先要从远处(大概在10米)先观其全,后观其细。

因为出众的作品会在远处呈现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及吸引力,让人不自然的走向它。

只要你第一感觉它在你眼里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它便是你所想的作品了。

其次观其细,如何观其细呢。

在常人认为会去观察它的笔触、构图、造型等。

这些都没错,但是如果是根据个人而言就着重予自己需要的是那方面去观察,比如你很需要学习作者的用笔,就可以细看他用比的走向、力度、方式等。

其实细者易糊,因专入时会让周围美好的东西溜走,而让你错失更好的学习机会。

这并不是不让你专,而是要专其精而求其全。

这样你会对一副作品多少产生些感情,从而让你喜欢上它。

choco_zmf 其实你已经拥有了对怎样欣赏一副画的能力,就是你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去欣赏。

这是值得高兴的。

扬长避短,修其短发其扬。

这就是你值得骄傲的地方。

顺便给你点最直观的建议,就是多去欣赏大师作品。

多去看画展,这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431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