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儿子救母的词语或诗句

赞美儿子救母的词语或诗句

沉香救母

劈山救母 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此传说多说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故事,另外也有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传说。据考证,应该是先有杨戬劈桃山救母的故事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演变出沉香斧劈华山的故事。

目莲救母 目莲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过著吃不饱的生活。

目莲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目莲是个既孝顺又很有慈悲心的人,从小就诚心向佛,后来出家当了和尚,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

目犍莲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点他营救母亲脱离苦海,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报应。要救她,不是你独自一人办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这样,集合了所有僧侣及众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

於是目连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并普渡了别人的父母亲。 佛教称为「盂兰盆」法会。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李逵救母、力杀四虎

劈山救母的到底是谁??

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     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萱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杨戬劈桃山救母的传说   很早以前就有“二郎担山救母”的传说,一直是较正统的,结局是救出母亲,一家人在一起。至于后来的沉香劈山救母,算是个复制版吧。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58897.html?wtp=tt

沉香劈山救母

  劈山救母是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

  又有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

  故事内容: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位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哮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二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

神话《沉香救母》的故事

《沉香救母》主要讲述了沉香劈开华山救出被舅舅(二郎神)困在华山黑云洞的母亲三娘的故事。

故事内容如下: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他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三娘的雕像,一下子就被三娘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然而这只是雕像,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雕像,为了把三娘记住,刘向就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这一切恰好被天上的三娘看到,三娘看到这些之后就被刘向感动了,况且刘向长得不差,充满书生气,然后就动了情了。

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人间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不久三娘就怀孕了。

恰逢刘向考期将临,三娘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可是在他要上任之时,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

然而,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妹妹在凡间已经嫁作人妇的事情,勃然大怒,责怪了妹妹,认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接受惩罚。

三娘不愿意,不听从哥哥的话,况且她有宝莲灯护体,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

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于是,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

可是沉香当时只是八岁的孩子,找不到母亲,于是就放声大哭,他的哭声凄厉,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善良的大仙问清了缘由想要帮助他,却也无能为力。

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传授沉香武功,好在沉香天性聪慧,又肯努力,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凭着自己的本领,他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

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沉香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听了母亲的话去找舅舅求情,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对沉香大打出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舅舅不近人情,于是便也不顾情分同他交起手来。

两人大战几百回合,甚至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二郎神太无情无义了。于是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最终打败二郎神,并且夺回了宝莲灯。

然后,他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终于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没有见面,二人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从此,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也因为沉香的孝心而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劈山救母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流传两个版本,刘沉香版跟杨戬版,分别讲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

沉香简介

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

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宣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

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团聚。

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劈山救母

和“华山论剑”有关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

答: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 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 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 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2、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 峰罗列,姿态万千;西安的华山真陡啊,虽然每一条路的两旁都修筑了铁链和栏杆,但是 一个不小心还是有可能会栽倒下去

3、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 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 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蒙,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 腾 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4、海拔2183米的华山,是秦岭山脉的北支脉,西起渭南,东至潼关,其高兮广兮,居五岳之 首。不过,称之雄性的华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它的广,而是从华山的峰峦之中,你的确 能体味到那雄性的气息

5、雄性的华山,也造就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故事:华山西峰峰顶的翠云宫前,有巨石中间裂开, 曰:斧劈石,旁边立有一长柄大斧,此乃神话传说中沉香劈山救母之处。力大无比的神勇男 儿,在你的想象中项天立地!

6、游完北峰,我们向其他山峰进发。那就是东峰、南峰和西峰。这三座山峰在一条路上,所以 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好看的也数这三座山峰。路最难走的也属这条路。从北峰南上, 经“擦耳崖”、“苍龙岭”,过金锁关,从这里可分别前往东、中、南、西四峰。我们跋到 金锁关,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 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

7、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 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 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 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

8、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 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 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

9、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 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自古华山一条路”。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 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 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山中道路仅有南北一线,约10 公里,逶迤曲折,艰险崎岖,不少地方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淡淡的雾,绿色的树,灰白色的山体,陡峭悬崖峭壁,直插云霄的 连绵山峰……这一切组成美景的元素,被山风吹动着,一刻都不停息的分散再组合,一刻都 不间断的上演着山云之恋。

出处: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原意是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

华山简介:

1、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 发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 市,在省 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 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2、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3、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4、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关于华山的诗句

咏华山

宋朝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描写皮影戏的句子

【第1句】皮影戏,你的记忆里是否有过?凡是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童年的记忆里,都曾经有过皮影戏带来的乐趣。我也不例外。只记得有谁家娶媳妇或者葬老人的那天晚上,就可能会有皮影表演。那时,一到晚上,孩子们早早的端着自家的板凳,一行行高高低低的排列着,有说有笑,只等戏开始。

【第2句】翻阅资料,想了解一下皮影戏的知识,无意中发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子们拿着布娃娃玩,影子倒影在地上,栩栩如生。于是,他用锦帛做成李夫人的样子,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在白色帐幔后面表演给武帝看,武帝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激起了我对久远的皮影戏的兴趣。

【第3句】孩子们之所以对皮影戏如此着迷,还在于它高超的表演技巧,但是这种技巧只有在过节或过年时才能展现,平常的日子里是看不到的。有一年过春节时,父母特别准许我去看了一场皮影,演出的是《秃尾巴老李》、《王大娘钜大缸》和《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场戏和平时不同的是影窗上有大面积的山水花鸟布景,而且都是活的,水能流、云能飘,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更新奇的是,人物能吸烟,而且在嘴里吐出烟圈,孙悟空吃桃,清楚地看到把桃子咬下半块。这场戏的情景至今我都不能忘怀。这些技巧深深地迷住了孩子们,并深深地嵌入了灵魂。

【第4句】一个巨大的木头匣子是匠人们表演皮影的戏台,匣子正面是由大块白布做成的皮影幕,影幕上方悬吊一盏灯泡;左右及后方是木头墙壁,墙壁上绘画了各种神仙的精美图案;匠人们头顶是露天。表演时,皮影匠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场面十分热闹。再看台下的乡亲们,各个捂着下巴看的正欢。

【第5句】我们这些孩子们,最不安分,不仅爱站在台前看,还爱钻进台下,看那皮影儿到底是用什么刻制而成,那么精巧生动逼真。看那戏班子,老艺人又如何把那剪纸一样的牛皮人儿在幕布上挑拨的那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记得家乡有一位叫旦旦娃的皮影老艺人,双手挑线,生,旦,净,丑无所不能。他唱腔圆润、动听,夜间可传十里之遥,是当地群众最仰慕的民间艺人。这天晚上由他台前主挑。我们看见那老人端坐在台子正中,聚精汇神,异常认真,说,唱,念做一丝不苟。你看他一会儿双枪对打,一忽儿纵马飞奔,一忽儿跺脚呐喊助威,文武场面配合非常紧奏,十个指头拨弄灵活,整台戏被他一人耍闹得异常红火,我们往往看得如痴如迷。

【第6句】那还是五十年代的事了。一到农忙结束,村里就会邀来皮影戏班子,来演《岳飞抗金》、《英烈传》等等,往往一演就是个通宵,有的甚至三日头排场。一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皮小囡从搭戏台开始就轧闹猛了。胆子大的,还会在一边帮忙做些杂活的同时,手忙脚乱地拿起皮影舞几下,过过瘾也好。等到正式演出时,我们都挤在戏台口,不是看戏的内容,而是专看艺人手不停脚不歇嘴不闲地忙碌。尤其是对上手的表演,更是钦佩之至。好的上手,嗓音清脆,语调丰富,高兴时笑声三转弯,悲哀时哭声一里路拖长。他能摹效各式人物,“戆将语气傻,良将语忠贤,旦唱似千金,花言像丫环”。

【第7句】为看一场皮影戏,我拽着老叔的衣襟,顶着繁星踏着月光;倘过溪流,传越村庄,锣鼓点尚未敲响。卖糖瓜的吆呵声,勾起我的馋虫。老叔掏出几分纸币,就像孔乙己买老酒和回香豆一样。丈八纸窗,演绎着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绿林好汉,山寨大王。我不懂戏文,只爱看小矬子钻天入地,大将军抡刀杀仗。庄户人家爱看皮影戏,这是因为:它是乡音,它是土腔;它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它是下里巴人的合唱。灯熄啦,影散啦,我却在老叔的怀抱里进入梦乡。

【第8句】皮影的表演道具是用驴皮精心刻制出各种人物的造型,叫做影人,大部分都是古代长篇说书里的人物,如,西游记、三国、白蛇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等等。在表演时,由艺人在影窗上操纵影人,做出各种走、跑、跳、坐、搏击、打仗等各种动作,由于影人都是由箭杆支撑动作的,所以操纵影人的艺人叫箭杆王,当然必须是技艺高超的艺人才能获得这种称号。在表演时,为影人配以悦人动听的唱腔,丝竹管弦、鼓板铙钹一应俱全,煞是热闹。更吸引人的是皮影戏表演的故事情节,张弛有致、环环相扣、惊险离奇、引人入胜。人们往往被故事里的人物命运所左右,紧张、担心,欲罢不能,恋恋不舍。每表演完一场都留下悬念,类似于评书的请听下回分解。

【第9句】我本来就欢喜画图,这回有事做了。放学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皮影。我把皮影头像一个个描绘在白纸上,勾好墨线,涂上彩色,当作宝贝一样藏着。随着皮影头像的增多,我对皮影人物的熟悉程度也增加了,知道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贼,哪个是元帅,那个不长胡子、样子有点娘娘腔的头像呢,是仙人。

【第10句】戏终于开演了。先是锣鼓打起了开场。一般本戏开演前是打台戏,不是“快活林”。“孙猴盗扇”就是“关大刀破曹营”……。听那鼓点敲的铿锵而又热烈,那皮影儿个个英武刚健,手中或拿剑戟或持刀枪,或骑马或乘车,在空中飞来飞去,对打撕杀异常激烈,一会儿人喊马嘶,一会儿金戈齐鸣,痛快淋沥,台下暴起阵阵掌声。打台戏一毕,本戏开场。本戏一般为文戏,人们最爱看的是“金碗钗”“白玉钿”“玉堂春”“劈山救母”“秦血梅吊孝”等。那关中东府特有的碗碗腔,曲调优美,弦索委婉,缠绵动听。再加上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使那些带瓜皮帽的,扎旱烟锅的,顶帕帕的男女戏迷们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268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