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诗词 关于物理的诗句

物理的诗词 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物理”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物理”的诗句有:

  •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 细推万物理,荣谢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 静坐观物理,令人添鬓丝。———年代: 宋 作者: 张嵲《杂兴》

  • 细思物理须知止,何用区区只强颜。———年代: 宋 作者: 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刘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 无柰物理难齐。叹鱼虾苦瘦,雁鹜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对芙蓉 秋思》

  •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次韵师厚萱草》

  •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园中十首》

  • 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颂古五十五首》

  •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 关于物理与古诗词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运动速度大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运动的相对性)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古诗词中的物理

    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关物理的十条诗词,成语和谚语

    风驰电掣 (螺旋桨)

    摩拳擦掌 (摩擦力)

    循环往复 (周期)

    覆水难收 (地心引力)

    不堪重负 (重力)

    眼高手低 (相对点)

    热胀冷缩

    物极必反

    借力打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水滴石穿

    有关物理的十条诗词,成语和谚语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有哪些古诗词中蕴含着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内容

    一、古诗文中有很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但很难说蕴含着数学物理定理。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并不代表已经诗人看破气象规律。

    例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也不代表懂了微积分和极限原理。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不意味着天文学的原理被发现了。

    二、现代自然科学有数学方法,理论体系,高度抽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证伪机制等等来围绕一个定理运转。这是对事实的二度认识乃至三度认识……

    而古诗词里是日常观察和审美体验的加工,审美体验加工是最厉害的地方。高级的诗人能对自然现象进行多维度的审美加工,以至于二度加工三度加工……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里面包含了取境、对偶、情景交融、隐喻等。

    三、之前听过一个说法,大意是“文学家通过无意识体验和感性的创作发现了自然的真理,物理学家只是证明它们…”同理,这话也比较混淆视听。

    同样,也听过“数学家可以在数学中发现全部文学家能体验到的美感”……这样的话。

    我不是数学家,只看过些数学家的采访和传记,大数学家所说的“美”,大部分是对结构对称等奥妙的感叹欣赏,再混合上科学探索的成功带来的高峰体验。美则美矣,但应该没有穷尽文学里的审美体验……(欢迎数学物理大神反驳。)

    四、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推荐一篇小文,吴国盛《什么是科学》,讲了博物学和近代科学的区别。

    还有一套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202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