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林子”的诗句?

有哪些描写“林子”的诗句?

描写“林子”的诗句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 《三闾庙》 

4、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唐寅 《我爱秋香》

5、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李贺 《蜀国弦》

描写林子的诗句

关于林子的诗:1、竹冈森羽林(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2、乔木茂林森耸耸(宋·吕胜己·《瑞鹧鸪》)3、林树森瑶玉(宋·陈著·《次韵戴成叔》)4、青林何森然(唐·朱放·《竹》)5、森玉筠林(元·蔡松年·《满庭芳 李虞卿见示乐府长短句,极言共山百》)6、薄暮森众林(宋·陈与义·《次舞阳》)7、林森玉树(宋·张继先·《雪夜渔舟》)8、林森惊若凤(宋·陈普·《挽平山菊涧》)9、故山桧枝森碧林(宋·陈造·《次韵徐监岳四首》)10、林叶萧森下晚风(宋·张嵲·《游岳麓寺三首》)11、邃森逾二林(宋·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阳黄惟月联句》)12、干戈森若林(魏晋·曹叡·《堂上行》)13、林气森喷薄(宋·文天祥·《第一百七十三》)14、空林转萧森(宋·江宾王·《题茅山胡道士琴月卷》)15、千林楮刻森玲珑(宋·卫宗武·《和催雪》)16、茂林百种森当前(宋·袁说友·《和张季长少卿尘外亭韵》)17、森然羽林枪(宋·陆游·《竹窗昼眠》)18、林杉森似戟(宋·陈藻·《建剑途中即事》)19、十二羽林森北极(宋·晃冲之·《古乐府》)20、乔林森回还(宋·孔武仲·《李公择山房》)

净慈寺的相关诗词

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2.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3.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4.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5.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6.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7.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8.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志南《绝句》10.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11.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____郑思肖《画菊》1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____佚名《桃夭》1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4.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15.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6.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1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18.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19.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2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21.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22.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____马戴《灞上秋居》2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杜甫《登高》24.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____黄巢《题菊花》2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2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27.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____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28.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2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____王安石《梅花 / 梅》30.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31.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32.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____佚名《江南》3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4.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____郑燮《新竹》35.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36.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____白朴《天净沙·秋》37.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38.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____卢仝《有所思》39.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宋祁《玉楼春·春景》

描写莲花的诗句

1、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 《莲花》;2、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郭震《莲花》;3、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刘商《咏双开莲花》;4、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

红艳秋风里,谁怜众芳后。

——司空曙 《石莲花》;5、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崔橹《残莲花》;6、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李璟 《游后湖赏莲花》; 7、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皮日休《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8、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

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

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 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杨万里,南宋江西吉水人。

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

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的诗构思新巧,风格清新活泼,平易自然。

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

词意: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选我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中的四时是什么意思

莲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关于荷花的诗词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

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关于慢生活的诗句或名言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 酒醉只在花前坐,酒醒还来花下眠。

4.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5.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6.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8.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9. 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10. 慢慢来却比较快 ,来得快去得也快11. 当风景看透,你是否愿陪我看细水长流12.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170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