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朋友父亲的诗句

挽朋友父亲的诗句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在最下方公众号里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关于狭义的诗,它的定义,古今中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的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曾列举了中国古今关于诗的定义达四十种之多 。

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的《诗的定义(初形)试拟》则列举了三十八种 。实际上,古往今来的诗人和学者关于诗的定义肯定还不止这些。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以为“守法度曰诗”。章太炎《答曹聚仁论白话诗》更以为:“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

石龙民族中学“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师生原创诗词,对联

祝贺石龙民族中学诗社成立作者:覃茂华副校长祝语虽轻情意浓,贺词暖心似春风;民乐感恩太平世,中兴犹当赞九重。

诗如醇酒灯前醉,社若兰亭月下逢;成裘集腋百花放,立马壮乡郁葱茏。

三人赋诗写德天原民中校长温家湘:归春回流气势雄,击水三千意如何?一水本不分两界,来日重整汉山河。

(大气磅礴,廉颇不老)原民中副校杨坤林:十里涛声震碧天,归春河上挂玉帘;红尘纷扰飞瀑洗,到了德天便是仙。

(忘却红尘,怡然陶令)现任副校长覃茂华:飞瀑三叠声震天,缟绢垂落春河边;一水两界前朝定,兵到德天无硝烟。

(尊重历史,珍爱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作者:覃茂华副校长风云变幻七十年,习总强兵胜从前;小鬼无视铁泪史,倭寇百计欲犯边。

利剑重器长安过,复兴怒号震碧天;邦仇国恨难忘却,谁敢欺我万里歼。

爱心一路到下湾作者:卢漫老师爱心一路到下湾,途中历尽千万难。

村道弯弯费时走,路人频频驻足观。

礼物带来两大堆,现金资助超千三。

助学功德感天地,好人一生永平安。

学生而今须发奋,优异成绩报大恩。

爱心人士即父母,似海深情勿忘盼。

注:今日,南宁、玉林两地爱心人士(两个家庭、一对母子)到下湾福高村、邓明村家访贫困学生,带来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前往,我陪同家访并作此文以记之。

2011年5月28日晚于石龙民中西山漫步作者:凌宏章老师淡妆浓沫写思灵,秋雨潇潇入画面。

漂渺如幻登山上,小息亭宇听鸟鸣。

西山香客作者:凌宏章老师一灯一影几香烛,一点一滴心愿足;初一十五烧香日,夜静随风游天竺。

最美教师----谨以此向乡村退休教师致敬作者:黄钊老师一朝得榜报先贤,从此耕耘唯教鞭。

若羡悠闲与自在,霜花两鬓诉经年。

艰辛往事道不尽,忙忙碌碌又一天。

粗茶淡饭年年有,高楼车马皆无缘。

世人问我情何在,徒子满座把心牵。

手把《离骚》传,心将山河念。

代代传无间, 孔孟诸子言。

青春汗水献桃李,桃李花开春无限!默默执教三十载,余力不足认天年。

退居村屯情不变,故地重游喜开颜。

指点后辈一遍遍,最美教师在乡间!注:有感于我校退休教师今天返校座谈,遂写下以上文字表敬意。

公元二0一五年九月九日二十四时幸福——与巧燕一家共享!作者:潘雪莲老师雪影追飞燕,巧手捧香莲。

华茂书喜悦,立业好逢源。

听 雨作者:黄秋莲老师听,雨点在瓦背上轻轻跺脚,又来回踮着脚尖小跑。

一间屋千片瓦瓦上跑着的是天籁。

横吹是时光流逝的身影,竖吹是万物生长的雀跃,平拂是梁间燕子的呢喃。

我站在窗前,手捧一杯清茶,掌心也听到了甘甜。

奋斗吧!少年作者:高三理学生 黄永用 指导老师:潘雪莲奋斗吧!少年尽管你总是丧气抱怨没有优异的成绩抱怨命途多舛、时运不齐自信请从这一刻起奋斗吧!少年不必羡慕、攀比你也是最美的诗意你有昂扬的斗志勇往直前的勇气奋斗吧!少年不在乎你曾经堕落只在乎你是否崛起不要遗忘内心深处梦想的传奇奋斗吧!少年既然你已决定开始就不要停止前进的步迹未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不曾放弃的你奋斗吧!少年胜利未来属于你白云会见证你的努力蓝天陪伴你创造奇迹雨夜作者:苏珍花(学生) 指导老师:潘雪莲凤急树摇卷秋叶,雷电怒吼响惊天。

阵阵秋雨落大地,缕缕清风吹心田。

风雨书声俱入耳,家国之事皆观全。

待到明年高考日,攀枝折桂惊尽巅。

离 尘高二文学生 胡锐 指导老师:黄秋莲故里旧忆可曾逝,竹苑棋散半局迷。

何方无那纷扰地,袖转笛起踏尘离。

对联展示覃茂华副校长的原创对联:1、教师公租房贺联(六十套房六十个字,纯属巧合)进新居前临浔郁后靠龙山左沐思灵右泽南天人杰地灵民中园丁歌乐业;谢党恩教愿有功学望成名师劳仁心生勤志气激扬文字壮乡桃李咏春风。

2、中考门联: 十年磨一剑试锋及第梦圆荷月;三载学五车挥毫登科帆扬民中。

3、书画大赛联: 书承古今笔走龙蛇颜柳气;画贯中西飘灵峻逸唐宋风。

4、文体节贺联:(1)文韬武略笔落千钧成大器;体健神爽身怀绝技夺金牌。

(2)迎奥运举校运强身健体倡国运;办文艺演技艺轻歌曼舞展才艺。

民中原创诗词、对联展示长廊对联:诵国学经典打造民中文化吟师生作品创建诗词之乡李德祥老师的原创对联:上联:忠于教育备课授课辅导力求步步到位下联:不断上进岗位薪级绩效但愿月月提高潘雪莲老师的原创对联:上联:中华儿女共筑中国梦下联:民中学子同抒民族情黄钊老师的原创对联:横批:政通人和上联:除旧弊民中教员齐心协力诲人不倦成风尚下联:立新规石龙学子同甘共苦求知若渴创辉煌

求挽联、诗词向中国8位在海地地震中遇难人员致敬愿你们一路走好为...

清代刘咸荥悼老友方旭的挽联: 五老中惟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咸荥,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官达县教谕。

方旭他们几个与作者是好朋友,被称作“四川五老”。

五人相偕共度晚年,但时不留人,相继有三人去世,待方旭又驾鹤仙归时,刘咸荥撰此联以挽。

“悲君又去”,用语十分朴实,通俗如口语,却表达了对老友去世深切的伤悼之情; “说我就来”,九泉之下遇到先走的三位老友请转告他们,我随后就来与你们相聚了.....读之让人潸然泪下! 慈禧太后死,有人挽之云: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死去,葬礼崇隆,死后“徽号”全称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联想到西太后垂帘听政20余年(实际掌权40余年),割地赔款,国势衰微,说满清的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年年都割让土地给外国,生前做了很多对不起国家的事, 死后的尊号却有十六个字来表达她统治期间的贡献和美好,所以每一个字都是欺骗老天爷的。

表达了人们对慈禧统治期间的痛恨,即使她死了,还要骂她,此联的作者是章太炎先生。

胡适逝世四十六周年,北大挽联: 大胆假设,老师没有死啊 小心求证,我们还是哭了 2008年,一群北大的老教授小学生-----北大的徒子徒孙们, 为悼念胡适逝世46周年,集体写了这么一副挽联, 这才气,这风度,跃然字间,在如今中国,那家大学还有这种风骨? 清末有个叫朱慧之的膏捐官员弄出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他死之后有人送挽联如下: 门面有税,募捐有税,烟酒糖俱有税,画策无遗,求也可使致富。

左右曰贤,国人曰贤,诸大夫皆曰贤,盖棺定论,今之所谓良臣。

“求也可使致富”改编自《论语.雍也》的“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原句是问子路能不能从政的。

这里是说原本一个从政的官员却满脑子都是敛财的想法。

“今之所谓良臣”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原句为“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本来是孟子批判那些强调“富国强兵”的官员的,这里反讽朱慧之实是“民贼”。

金岳霖给林徽因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上联是赞美林徽因的才华。

说她那一身涌现的诗意简直就像千寻瀑布那样飞扬绵长。

下联则是借林徽因的小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抒发了林徽因的美好。

把林徽因形容为万古以来在人间出现的最美好的四月天。

非常贴切! 徐志摩空难丧生,小表弟金庸代表查家到他家吊唁,他家送来的挽联: 司勋绮语焚难尽 仆射余情忏较多 意思是你写下的那些言情诗词,怎么也烧不完,你留下的情债太多了,怎么也忏悔不完。

“司勋”是古代一个官名,这里代指杜牧; “仆射(音“业”)”也是官名,这里代指沈约。

历史上这两人都比较风流,这里暗指徐志摩。

“绮语”本是指花言巧语,这里代指徐写下的那些文字。

“余情”则是指徐所欠下的风流债。

金庸他们查家也是够了,人都死了还要这么狠O(∩_∩)O哈哈~这两句话确实毫不留情,对徐的不满溢于言表。

好了,就到这里吧。

再次感谢邀请。

还有你觉得有趣的挽联可以留言分享,祝各位生活愉快!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挽联悼念的是谁

悼念的是国民党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心中十分难过,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正式改名为“安澜”。

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

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

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1942年7月31日,戴安澜的尸体在广西全州举行国葬,一时万人空巷,民众纷纷前来祭拜这位抗日英雄。

毛主席送来亲笔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总理更是写下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联来悼念他的这位黄埔学生。

当然了,蒋介石也亲笔写了一首挽诗,纪念这位马革裹尸的好学生。

...

赞美周总理诗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有不少名人写下了挽联.寒江同志的挽联是: 泰山凭海先接日; 寒梅枝节最凌风. 著名书法家尉天池还书写周恩来同志的诗句为挽联: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还有两副佚名的挽联: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无私无畏,光明磊落,肝胆比日月,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为党为国,鞠躬尽瘁,丹心照千古,金猴骋目,魑魅难藏. 这一副副挽联,既是一曲曲寄托着对周总理深切哀思的悲歌,又是献给周恩来同志的一座座丰碑;这一副副挽联,既是一支支刺向“四人帮”锋利无比的匕首,亦是埋葬“四人帮”的一块块墓碑. 而张复同志撰写的挽联更是令人铭记于心,永久难忘,其联云: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辱,光耀二十世纪; “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 这副上下联分别从“五四”运动和“八一”南昌起义写起,一跃而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和随之而爆发的震惊世界的“四五”运动,高度概括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崇敬之情.此联不仅情绪炽热,而且构思巧妙,用语精当,堪称上乘之作,永传千秋万代....

楹联和对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

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

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

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

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

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

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

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

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

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

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

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

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

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

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

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

应为非平衡调。

入声最短,称促调。

”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

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

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

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

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

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

中国近现代都有哪些著名诗人?都有哪些代表作?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

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

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 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 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作品: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 小说《春痕》;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穆木天(1900-1971),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县靠山镇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

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

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

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后历任桂林师范学院、同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品:《旅心》(1927) * 《流亡者之歌》(1937) * 《新的旅途》(1942) * 《穆木天诗选》(1987)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

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也是杭州人)、杜衡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

他译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6月以后戴望舒在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生於湖北黄冈浠水。

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作品:《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

对联的格式 要求

编辑本段概况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

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五,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编辑本段起源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

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

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 春联习俗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

)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

”《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

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语言寻根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

而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

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

平对仄即谓相拗。

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

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

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

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

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

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

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

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

如何评析对联,评析对联应从哪几个方面

近年来,对联创作可以说是繁荣到了“纵非绝后却空前”的地步了,大部头的传统对联总集收联达到十万副之多,已被称为洋洋大观,而仅一次“沱牌杯”国庆礼赞征联,收联就已逾十万,每年度全国对联创作的总量肯定会是个更高一些的数字,可以说是势头十分强劲。

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对联的创作理论及鉴赏理论却是极度的滞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对联创作仅仅是泡沫般的繁荣,缺乏精品,另一方面对联作者创作水平也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联界迫切需要在对联鉴赏理论方面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以启发和指导对联创作。

虽然近年来在对联鉴赏上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赏析评介文章和图书,但从整体的印象来说,指导对联创作的却还只是一些征联活动的评审结果和许多私自设立的“病联医院”。

就像有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的区分一样,竞技式征联的评判标准存在的机械性并不能全面指导对联的艺术创作,由于强调硬性指标的可比性以及主题的功利性,征联活动的繁荣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形式主义泛滥以及获奖佳作被大量“克隆”而成为陈词滥调的负面影响。

而许多无照经营的所谓“病联医院”只是以“启蒙”的水准对一些初学作品进行冬烘先生式的指点,甚至对一些上乘的古今联作妄加评判,从而误导了大量作者。

对联鉴赏是一个主客观交互作用的审美过程,虽然对某一副联语的品评会因人们审美取向和鉴赏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着一般性的规律。

对联作为审美的客体,对它的鉴赏可以从多个层次上展开。

从宏观而言,我们可以欣赏对联的形式美及其内涵美。

对联的形式美可以包括对仗、声调、节奏、词藻、书写形式、制作载体等等。

就形式方面而言,应当明确对联最基本的形式要素是对仗。

对仗有工对与宽对的分别,对于大量联作来说,可能只是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但是,必须纠正的一个误区,便是并非工对优于宽对,它们应该是等价的。

与过分拘泥工对所造成的缺乏张力与创意的“死对”不同,佳联均是本着形式服务内容的方针,以意为主,亦宽亦工,变化之妙,存乎一心。

高手制联常常是在重要部位以及数字、颜色、方位等处设置以精工的对仗,次要部位则多施以宽对甚或似对非对,既不失整饬之美,又充分保证了语义的流畅。

除了宽与工之外,对仗还有异和同的分别,上下联言同一事物,走向极端便是合掌,上下联言不同的事物,走向极端便成了对而不联,高手的功力便在于能游刃于这一对矛盾之间而有余,如书法中两笔划之间的顾盼牵连,也像长调词里的过片一样,既有一个大的跳跃,但又保证文脉的贯通,这种似联非联便是所谓“张力”。

从某种角度讲,只有悟到了“对与不对之间、联与不联之间”的妙处,始可与言对联。

声调的和谐也是对联创作及欣赏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这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在于谈对联必言“联律”,谈联律惟言声律、谈声律只言律诗式的平仄格式,这是一环紧扣一环地将人引入牛角尖中。

现在这种思维方式已经造就出了一大批这样的对联“鉴赏家”:在他们的词典里,全部的汉字也只有“平”和“仄”两个,每见到一副联语,首先(也可以说是自始至终)便掏出他视为至宝的那条律诗“平仄竿”,然后逐字标定,最终得出对这副联语的鉴定意见:某字失替某字失对某字应平而仄某字该仄而平……,仿佛对联文学只是一门平仄排列的手工技艺。

其实对联从它直接脱胎的律诗和骈文中也承袭了它们的声律要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从这一文体成形并开始发展起,它便不停地被其它各类文体所“侵蚀”,有人以词为联,有人以曲为联,有人以赋为联,有人以古文为联,有人甚至以白话为联。

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或许从来没有真正形成过一套整齐划一的类似格律诗的“联律”。

正如陈方镛所说“古传诗律,未闻有所谓联律者”,今人整理出“联律”,也只能是以利初学,也就是说只能当初学者的一块敲门砖,登堂入室后没人会拿它当回事儿。

大凡名家作手,胸中哪有什么一套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平仄格式?他们只不过因势而成格,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语境、风格、节奏而灵活运用,多变中自有法度,即所谓“法无定法,非法法也”。

正因为其学养可以驾驭,所以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读者多选取名家佳作,细加品味,久之可会其中妙处。

近年来有所谓“格律联、非格律联”之说,似是而非,其实是联皆有格可寻,只是“格”是死的,人是活的而已。

若从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把联句分为“律句、非律句”,则对于拘泥律诗平仄者还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的。

总之,对联文学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以对仗为主,包括声调、节奏等方面的基本定型但又十分灵活的一系列法度,这一切决定了对联文体独特的形式特征。

也构成了对联鉴赏的形式要素。

对联的内涵美是指作品的思想、志向、情感、趣味,以及具体描写的人物、景观和事件。

内涵才真正是联语的灵魂,诗言志,诗缘情,而联亦然,优秀联作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胸襟、情操和感触并感人至深。

即使等而下之,亦能够状难摹之境如在目前,使人神往之。

或浓缩人物一生而成数语,令人物形象...

属于物流人的对联,都在这了

物通天下流四海财聚八方汇一方财运国邦诚为重物流天下信当先信守诚义通天下帮域开拓达九洲财运国邦诚最重物流天下信当先生意兴隆通四海货如轮转达三江物通天下流四海财聚八方汇一方车轮滚滚通四海平安顺义财运来吉行千里送万物昌聚四面通八方缩千里成为咫尺联两地变成一家物流千里秋毫无损资助万家春意盎然货物流通繁荣经济物资齐备保证供给快争分夺秒讲效率递五湖四海重信誉纬地经天交织人间锦绣马龙车水频添大块文章天下货经我手货通天下百家财在此游财富百家物纳八方生意兴隆通四海流通五洲财源茂盛达三江人流财流物流似江水久流输理经理管理恰人发常理南北往来满载春风行万里东西驰骋轻输笑貌进千家吉祥转运,一路平安无阻昌盛经营,八方和气生财千里江河劈波斩浪送鹅毛万里山川披星戴月争分秒驰骋九万里纵横 使命必达良行数亿家物资 信誉最重货行海陆空交汇天涯如咫尺物流天地间集散海角即眼前四面八方南北东西是物皆运五湖四海左右前后飞流直达驰骋九万里纵横,使命必达良行数亿家物资,信誉最重开八面窗迎四方客财源茂盛怀一腔爱解百样难精神文明货行海陆空交汇天涯如咫尺物流天地间集散海角即眼前木牛流马粮越蜀道已成往昔铁龙巨轮货通天下就看今朝细致严谨 化危机为良机鸿运宽阔人财旺盛科学高效 消阻力增动力物流畅通上下欢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089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