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昏君的诗句

形容昏君的诗句

杜甫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隋文帝的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朱雀门攻入金陵,其时陈后主尚与宠妃张丽华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乐队还奏着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

马嵬坡前含恨去,千秋万代笑昏君。--白居易-长恨歌

形容昏君的诗句有哪些?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释义: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2.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释义:隋文帝的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朱雀门攻入金陵,其时陈后主尚与宠妃张丽华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乐队还奏着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释义: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释义:杨贵妃和皇帝要忙着进行玩乐,荒淫无度,皇帝连政务都不管了,不上早朝,朝政荒芜。

...怎敌奸臣的毒舌?流芳诗人的傲骨,何奈昏君的铁戈? ————是谁...

唐·杜甫:祠南夕望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屈 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集句题屈子祠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董必武)清·李元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清·李元度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湖南长沙屈贾祠: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昏君当道 宦官扰政 关于将军对当朝失望 心生解甲归田的诗句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有关烽火戏诸侯故事的古诗词?

保家卫国鸿鹄志,庭门赫奕大展翅。

兵砥伍砺搏知之,帅气儿男干大事。

庭门赫奕: 庭门:指家庭社会地位。

赫奕:盛大。

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兵砥伍砺: 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

磨练军队。

-----用心原创,愿如所求

中国历史各朝各代中,哪一个朝代出的明君最多,至少不是昏君!

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小朝代不说,列数几个比较大的朝代。

我认为是清朝。

汉朝:西汉的政治还算清明(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等,这三个清明时代都连在一起了),但是到了东汉的时候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还可以,之后就基本上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了。

所以我认为汉朝的明君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共9位皇帝。

唐朝: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也延续了一百多年,唐太宗肯定是明君了,唐高宗时期基本上由武则天代理,武则天时期虽然任用酷吏但是国家还算强盛,唐中宗和睿宗时期都没有作为,唐玄宗是明君,后期的唐宣宗有“小太宗”之称,所以我认为唐朝的明君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宣宗共4位。

宋朝和明朝差不多,矛盾都比较尖锐,明朝就不用说了,后期的皇帝很多都不上朝,称得上明君的(我指治国)也就有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和明孝宗,共5位。

宋朝的皇帝北宋前期的几位还可以,南宋就苟且偷生了,没有明君。

清朝的明君还是比较多的,咸丰和宣统不能说是明君,而其余几位都不错,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比较简朴,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没什么作为是因为有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我认为明君最多的是清朝。

都是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恨歌中唐玄宗的形象是昏君还痴心男

答: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是昏君形象。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当然从爱情主题来看唐玄宗也是一个典型的痴心男,二者并不矛盾。

有没有关于"红颜祸水"的诗啊,词啊什么的呢?

红颜与祸水 “红颜”是两个宛约柔软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庄可爱,容颜娇好如那二月里的枝头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满月,临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解舞腰肢娇又软”等都是形容红颜超群的外貌。

杜甫的诗《暮秋忆枉裴道州手札》:“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静思赋》:“天何美女之烂妖,红颜晔而流光。

”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是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演变成美丽女子之代称。

秀色可佐餐,“英雄难过美人关”,爱美本是人之天性。

且不论帝王的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就说封建时期的士子阶层,寻美猎艳也蔚为时尚。

可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里,有一个成语早已根深蒂固。

它让所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在历史兴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罪名,抹杀了那些红颜所有的艳丽色彩,而唯只剩下祸害的名声,警示着历代帝王将相及其他的男人们。

这个成语,就是------“红颜祸水”。

《辞海》里给“祸水”下的定义是“祸人败事的女子”。

“红颜祸水”,自古就有的一种说法,大致是指美女贻误国家的意思。

应当说,类似的言词,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绝不鲜见,各种各样的文字多有述说,可以说屡见不鲜,源远流长。

别以为“红颜祸水”专指皇家贵妇,倾周的褒姒,亡商的妲己,沼吴的西施,乱唐的杨贵妃…… 就连陈圆圆、赛金花等一些普通女子恐怕都难逃其咎。

中国的“祸水”阵容真可谓浩浩荡荡,不绝于历史长途。

有趣的是,自古贤良皆沉寂,唯有“祸水”留其名。

为什么呢?皆因“祸水”都是美女,倾国、倾城,或者倾家,因美获罪,因美与“罪”而千古扬名。

江山,帝王将相,红颜,祸水,爱情------这几个主题交织出多少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沧桑事。

《春秋》、《左传》、《水浒传》等书中都可以看得到红颜是祸水之类的故事: 商纣王所以暴虐,是因为身旁有个妲己,商朝是因为商纣娇宠的妲已祸乱而导致亡国殒命;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是因为宠爱褒姒,怪褒姒的一笑,如果不是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三戏诸侯,也不至于亡国;夫差所以败于勾践,是因受了西施腐蚀,吴国的战败是因为西施“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才使夫差的英名霸业付诸流水;楚霸王项羽乌江边的别姬自刎;隋炀帝之所以掉了头颅,皆是因为喜好女色;还有李煜与小周后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后期所以昏庸,是因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人”,唐朝的败落全是因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还有明朝的灭亡也是因为陈圆圆害得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如此等等,历史上,一些昏君把天下的美女红颜选进后宫禁起来,玩弄戏亵,夜夜笙歌,沉迷于三宫六院及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与国事,因此引起哀鸿遍野,民声怨愤,揭竿而起,致使其丢了江山,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只好把失败的责任推卸给红颜,把亡国的原因全归罪于女人的身上。

历史上几乎所有亡国的典故似乎都是把矛头指向“红颜”的。

红颜=祸水,似乎谁靠近美人谁就自取灭亡,于是,“红颜祸水”的成语便产生了。

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有它自身的历史原因,但中国的专制文化却总是让人们遗忘从帝王将相身上去寻找谬误。

总把江山沦陷或事败,归咎于美女身上,以一句“红颜祸水”开脱,不敢承担作为一个统治者甚至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似乎没有这些美女,他们的江山就可以延续“万万年”。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将昏君身边的这些美女称作红颜祸水呢?难道她们才是造成结果的原因么? “红颜”真的就是“祸水”吗?总觉得人们的评价有失公允。

一介弱女子,在夫权皇权隆盛的封建时代,竟有亡人国害君命的能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想起来,令人感慨,同时也为那些冤屈的“红颜”扼腕叹息,深感无奈。

就譬如说陈圆圆吧,在吴伟业的《圆圆曲》里,美女陈圆圆,一个寻常的姑苏女子,几经流转,进入皇宫,继而落入李自成之手,引起了吴三桂的妒意,最后,终于引发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壮举”,打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陈圆圆由此而声名大噪。

当一大群遗老遗少们指着陈圆圆大骂“祸水”时,不禁想问问那些骂她是“红颜祸水”的人:这样一个流转于权力的掌心,被帝王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弱女子,她究竟犯了什么错?难道美丽就是她的罪过吗?何以成为“祸水”而遭世人无情的唾骂? 直到如今,一些贪官污吏败露后对他们的清算,也总会说到他们背后的女人,这分明是在说,在每一个坏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坏女人,所以,无一例外,当指斥昏君贪官时,总要同时推出一个女人,甚至视其为坏根祸源。

男人错了什么事,追根究底,总能从他的身后找出女人的纤纤素手。

男权社会中,男人们努力维系绝对的精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

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

所以一方面他们乐此不彼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027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