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降温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降温的诗句有哪些?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释义: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代柳宗元

    释义: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先秦佚名

    释义: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应制》唐代宋之问

    释义: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释义: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释义: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唐代高适

    释义: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唐代卢纶

    释义: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释义: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 有关“高温酷暑的天气终于慢慢降温”的签名或者诗句有什么?

    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2.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唐杜牧《秋思》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4.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5.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9.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班婕妤《怨歌行》10.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描述气候的诗句有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北风行 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

    古人怎样防暑降温?

    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现代人多用空调,电风扇等来防暑降温。

    那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古人怎样防暑降温呢? 《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藏冰消暑了。

    建安诗人曹子建《大暑赋》则记录的更为详细。

    “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

    说明古人在当时已懂得利用寒冬腊月的结冰季节,预先将冰块采集贮藏起来,以备来年夏日之用。

    唐宋时,防暑降温有了进步。

    那时的人们用上屋,从上而下向房屋四周喷淋,借以降温。

    此外,古人也食用冷饮防暑降温,周代有一种铜鉴,可用作冰箱冰镇各种饮料。

    唐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报此珠,”描写的就是有名的槐叶冷淘。

    宋代则有“甘菊冷淘”都是用米面做成稀薄粥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菊,用清凉井水降温而成。

    至于现在还流行的酸梅汤,莲子羹,历史都很悠久。

    写在大暑天的诗句有哪些?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古人写在大暑天的诗句有: 大暑 · 诗词 大暑热不透, 大热在秋后。

    夏日闲放 唐 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大暑不暑, 五谷不鼓。

    登殊亭作 唐 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小暑不见日头, 大暑晒开石头。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 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小暑大暑不热, 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 宋 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大暑无酷热, 五谷多不结。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连天阴, 遍地出黄金。

    集元刺史句咏寒亭 宋 杜子是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大暑展秋风, 秋后热到狂。

    大暑 宋 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小暑怕东风, 大暑怕红霞。

    古人如何防暑,咱往诗词上瞧

    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现代人多用空调,电风扇等来防暑降温。

    那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古人怎样防暑降温呢? 《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藏冰消暑了。

    建安诗人曹子建《大暑赋》则记录的更为详细。

    “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

    说明古人在当时已懂得利用寒冬腊月的结冰季节,预先将冰块采集贮藏起来,以备来年夏日之用。

    唐宋时,防暑降温有了进步。

    那时的人们用上屋,从上而下向房屋四周喷淋,借以降温。

    此外,古人也食用冷饮防暑降温,周代有一种铜鉴,可用作冰箱冰镇各种饮料。

    唐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报此珠,”描写的就是有名的槐叶冷淘。

    宋代则有“甘菊冷淘”都是用米面做成稀薄粥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菊,用清凉井水降温而成。

    至于现在还流行的酸梅汤,莲子羹,历史都很悠久。

    ...

    求关于爱心的朗诵诗词

    爱心的朗诵诗词:爱的奉献 韦唯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 啊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 啊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 啊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 啊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 啊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啊啊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 啊 啊~~~~《爱的奉献》是歌曲名和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主题名称。

    其中,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迅速成为公益歌曲,并被传唱至今。

    那个时期,对早先物质匮乏但精神振奋时代的怀念,加上对拜金主义的恐惧,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对爱的内心呼唤。

    《爱的奉献》一出世即深入人心,浅显易懂的歌词,舒缓的旋律,高尚的主题,深情的演唱,春节晚会的覆盖率,所有的因素都促成这首歌一跃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定经典。

    韦唯是内蒙古人,很早出道歌坛,先是靠一首《爱的奉献》唱红了全国,再是以《亚洲雄风》唱红了半个世界。

    韦唯。

    而《爱的奉献》则是这种时代的渴望真情特征,在音乐中的一种具体呈现。

    作品由黄奇石作词,并由刘诗召谱曲,无论是民歌般优美的旋律,还是朴素生动的歌词,都像是中国五十年代歌曲作品风格的一种回归。

    歌曲就像是一首优秀的爱的赞美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唤醒人们的爱心,在当时一片迪斯科和霹雳舞的节奏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流行音乐起到了很好的降温作用,并在这种降温中,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因为快慢的和谐更而平衡。

    下列诗句或民谣中,反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所以这的气候变化大。

    特别是在春天和秋天。

    南方,这时候的暖空气弱AA描述的景象气候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胡”是现在的中国西北这一代。

    冷空气常常在秋天的时候从这经过南下。

    《冷空气是从西伯里亚那过来的》。

    冷空气过镜常常是大风降温天气

    所有的谜语答案在36个当中,请按诗词含义、内容、字型、字意、倒读...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

    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蜜蜂属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

    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

    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

    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

    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

    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

    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

    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实际上养蜂人使用的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

    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

    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

    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

    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

    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

    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

    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

    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

    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

    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

    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

    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

    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

    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

    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

    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

    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

    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

    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

    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涉及旅游地理的诗词,并说明关联性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傅云《歌》) 此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此诗涉及暖风带来的春雨特点。

    15、“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戈壁滩飞沙走石的场面。

    16、“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此诗生动简要地刻画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的规律。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此诗涉及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春风”指的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此词涉及到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诗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

    正因为我国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东流。

    2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此诗描述了我国河套平原过去的生态景观。

    2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此诗表现了桃花讯的特点。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2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李煜《临江仙》)此诗描绘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樱桃落尽”“蝶翻轻粉”的景象。

    2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此诗表现的是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一条白练从海天相接处滚滚而来,急速推进,潮水猛涨,巨浪滔天,掀起一堵高耸的水墙,气势磅礴。

    2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此诗涉及到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山重水绕等自然奇景。

    诗的前两句是说:早晨才乘船离开彩云缭绕的白帝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来了。

    后两句是说:舟在江上驶,猿在岸上啼,只觉得猿声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所坐的小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此诗涉及到“巴山夜雨”的成因。

    巴山位于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是四川盆地的边缘。

    一般来说,盆地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气流不通畅,对流交换弱。

    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地温急剧增高...

    关于立冬的古诗有哪些

    1.关于立冬的诗句,有如下几首: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 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宋·苏辙《立冬闻雷》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2.立冬节气简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

    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

    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3.立冬的由来: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

    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4.立冬的计算:“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有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5.立冬的习俗:食俗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民间贺冬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游泳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617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