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描写很好的居住环境的诗句

有没有描写很好的居住环境的诗句

是不是有些迷茫啊?我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来说下吧,希望能给你启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奋斗)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收获)

若是愁思很多的话,那就用这句来形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实人生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没必要活在别人的态度之下,加油生活吧!

形容“花园式的环境”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花园式的环境”的诗词有1. 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劝行乐》年代: 唐 作者: 雍陶2. 花园欲去去应迟,正是风吹狼藉时。

《杏园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3. 花园到处莺呼入,骢马游时客避行。

《和敏中洛下即事 时敏中为殿中分司。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4. 暗归草堂静,半入花园去。

有时载酒来,不与清风遇。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竹间路》年代: 唐 作者: 钱起5. 紫府仙人,花围羽帔星冠《遥天奉翠华引》年代: 宋 作者: 侯置6. 种柳栽花园数亩,不觉吾庐幽独。

《念奴娇·万般照破》年代: 宋 作者: 沈瀛7. 同过清夏看新月,茉莉花园小象床。

《鹧鸪天·闲立飞虹远兴长》年代: 宋 作者: 张鎡8.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喜王起侍郎放牒》年代: 唐 作者: 张籍9. 半因同醉杏花园,尘忝鸿炉与铸颜。

《寄同年崔学士》年代: 唐 作者: 黄滔10. 花园帝座重张幄,鳞上天钩曲赐林。

《和御制赏花钓鱼》年代: 宋 作者: 陈襄11. 一生酒债兼诗债,数亩花园半菜园。

《辛卯元日三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12. 俾与霓裳羽衣曲,递相奏向梨花园。

《紫云曲》年代: 宋 作者: 四锡

描写优美环境的古诗词

山明水秀 【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鸟语花香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

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自】: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

关于描写环境优美的诗歌

环境描写(农村、雪景、芦苇)精彩语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翼中平原大旱。

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

三棱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

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

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

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

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

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

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

小区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小区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家家户户的不锈钢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空旷的小区营造一点轰轰烈烈,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

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雪开始变小了。

植物们像是吸足了营养,在向飘洒着的雪不断挥手,感谢雪的恩赐。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快乐,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

第一片落叶带来秋的讯息,天气也很快凉下来了。

庭院里,红红黄黄的枯叶落满了瓦沟;墙头招摇了一个春天带一个夏天的狗尾草也丧气地垂下了头,南归的大雁在深秋的碧空中变幻着队列。

这时候的河道中,是芦花的海洋,白绒绒的芦花酷似蒲公英的花朵,却没有蒲公英的绝情,它永远也不会弃芦苇而去,而是无声无息地顶着淅沥的秋雨,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时节在身边飞逝而过。

它们好像也知道:一岁一枯荣,不远的春天,绿的精灵还会苏醒。

今年冬天,我已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求学,不知故乡的芦苇是否安好,芦花早就开了吧?求学的路上,窗外一丛芦苇一闪而过,我竟觉得它们宛如一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我知道我会好久看不见故乡的芦苇了。

我喜欢绿色,觉得那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颜色。

因为故乡的芦苇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包括那汪绿水,那片芦花。

文章: 会思想的芦苇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

描写“环境”的诗句、诗词或诗歌有哪些?

1、《青溪》 唐·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滕王阁诗》 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6、《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9、《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环境的诗句意思和表达的意境

这类诗句甚多,只能简要说说。

所谓诗词的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

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这首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婉愁怨的意境。

形容“小区环境优美”的成语有哪些?

1. 山明水秀 【拼音】: shān míng shuǐ xiù【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

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2. 鸟语花香【拼音】: niǎo yǔ huā xiāng【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

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自】: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3. 大地回春【拼音】:dà dì huí chūn【释义】: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

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二回夹注:“阴历正月初三日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故诹吉于初四日。

”4. 万籁俱寂【拼音】:wàn lài jù jì【释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5. 郁郁葱葱【拼音】:yù yù cōng cōng【释义】: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自】: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

”《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都有哪些古代的描写美丽环境的诗歌??(带上作者)

1.村夜唐代: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江村即事唐代: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

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3.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4.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

描写门庭环境的古诗词

阅读欣赏介绍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二、其三) 吴战垒撰稿 赵培播讲2007年11月16日 阅读欣赏》节目参考资料(11月16日)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志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一作“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我志日已广”一作“我土日已广”。

此处所录文字依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稿)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其三)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志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一首,写作者归田后的闲适自得生活和对于庄稼的浓厚情感。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开端四句是写田园生活的静谧;中间四句是写生活在田园与田夫野老相得的志趣;末四句是写作者对农作物的关注和与之共命运的情感。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的野外、穷巷,是与繁华闹市、官场争斗相对立的。

轮,车轮。

鞅,驾车时马颈上套用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两句写农村荒野僻静,少有应酬交往。

农村虽处“野外”,只有“穷巷”,但却没有“人事”的烦恼和“轮鞅”的喧哗,作者暗中流露出欣喜快慰之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荆扉”是柴门。

这两句写作者归隐后生活简陋愉快,思想单一纯真。

他安贫乐道,以守志为荣,以幽居为乐,“以善自名”。

“绝尘想”三字,看出他摒弃了个人利欲杂念,与当权者作了最后决裂。

这是由于“立善”的信念支持着他,使他保持了名节。

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到作者初归田园,颇有几分闲适。

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赋诗,饮酒弹琴,过着悠游自得的生活。

他开初的劳动不象后来那样艰苦,生活也不象后来那样贫穷。

这是因为他刚辞彭泽县令,还略有余资,犹有储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有奴子。

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

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

故在衣食温饱之余,得以逍遥自乐,这正是初归田园时的生活写照。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曲中”一作“里人”。

似以“里人”为是。

作者在耕作之余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

他没有封建士大夫的架子,是那样平易近人;而农民也把他当作知己,热诚相待,这比起在官场“束带见督邮”的拘谨来,是多么自在!“时复”二句,生动地写出诗人劳动之余与农民随意攀谈交往的情状。

他们攀谈些什么呢?“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不言它事,唯道桑麻,说明已无尘世的奢想。

他归田后专心致力农事,对亲手种植的庄稼十分关切,他是真心归耕田园,不象某些人为了窃取名利而假隐,也不象某些人虽不满统治者,但又眷恋利禄而作“中隐”,他是从思想上行动上与统治者作了真正的决裂。

他身在田园,志在田园,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清代温汝能说;“‘相见’二语,逼真田家气象,陶诗多有真趣,此类是也”。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为庄稼的茁壮成长,耕地面积的日益扩大而兴奋、而喜悦;又为庄稼遭霜霰侵袭凋零而担心、而忧虑,故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他这种关心农事,与农家通声息的行为,在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是值得肯定的。

对作者寄慨田园的诗歌,我们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方东树说:“‘桑麻日已长’以下乃申续乐意耳。

只就桑麻言,恐其零落,方见真意实在田园,非喻己也”,这评价是符合诗人创作思想的。

但也曾有人违背作品原意去任意比附,以见微言大义,把这首诗硬说成是政治诗。

如元人刘履说;“然我之生理有成,而志愿已遂,但恐天时变革,霜霰凋伤而零落同于草莽耳。

盖是时朝将有倾危之祸,故有是喻。

然则靖节虽处田野而不忘忧国,于此可见矣”。

其实完全是牵强附会,歪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们认为结尾两句忧念农事,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假雕饰。

全诗质朴自然,不借典故,不用丽藻。

叙事写物,朴实无华;抒情遣兴,真切直率。

语言明白省净,韵味幽深,耐人咀嚼。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上首写桑麻,这首写种豆,在组诗上次序井然。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kyhqxx.net/zhishi/118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