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诗文网 > 诗文赏析 > 题睡莲诗词曲

题睡莲诗词曲

  作者: 古诗文网     文章栏目: 诗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21日    点击:  次
题睡莲诗词曲

诗词曲的特点

诗: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电、雷、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

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

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

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中外历代诗论对诗的本质有两种很著名人的界说:一是“诗如画”,二是“诗父音乐同质”。

这两种界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当时影响较大。

但是事实上,这两种界定法却缺乏科学性。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

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

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

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词: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

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

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

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

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

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作词先要选择词调。

《词源》卷下附杨守斋(缵)《作词五要》,说作词之要有五:“第一要择腔。

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之无味是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

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

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

——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

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

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

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

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

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

(1)根据前人记载分析:唐宋人书中凡言及词调声情,大致都可信。

如宋毛开《樵隐笔录》说:“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这也可见《兰陵王慢》末段的声情。

可惜这类记载,在唐宋人故籍中比较少见。

(2)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这可依《历代诗馀》(清康熙时沈辰垣等所编的一部词的总集,将唐宋以来的词依调分编)诸书,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

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

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

(3)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4)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

关于睡莲的古诗

寄睡莲本是天庭粉红仙, 倾心一恋动尘寰. 傲骨中通叹风雨, 岂肯昏睡在人间.七绝睡 莲睡里心思浮水面,风生碧绿任缠绵。

清宵带露凝成梦,朵朵阳光茎上妍。

和 睡 莲红粉伊人枕波眠,风掀碧裙任缠绵。

水晶珠儿滚入梦,丝丝朝阳透绿帘。

虞美人·睡莲莲湖春色美人靠,池咏莲花早。

月明消磨夜无声,日照影莲,莲瘦宿春风。

凭栏倾城开放日,何地香飘寺?酒堂秋水漂涟漪,书生吻泪,珍惜音凄凄。

求助一些关于描写睡莲的古诗词求助关于描写睡莲的古诗词

呵呵,放心。

莲花就是荷花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麻烦采纳,谢谢!

睡莲诗词

1、阮郎归—睡莲文/宁家珍池塘碧水漾微痕,暗香来去熏。

蔓枝颤动醉黄昏,甜甜睡美人。

花蕊密,叶根匀,清风一缕魂。

绿裙漂荡掩朱云,娇娇满眼新。

2、寄睡莲本是天庭粉红仙,,倾心一恋动尘寰 。

傲骨中通叹风雨,岂肯昏睡在人间。

3、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进雁塔几多层。

漫夸秋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

【求助一些关于描写睡莲的古诗词求助关于描写睡莲的古诗词】作业帮

呵呵,放心.莲花就是荷花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麻烦采纳,谢谢!

诗词曲五首韵脚是什么

寄睡莲本是天庭粉红仙, 倾心一恋动尘寰. 傲骨中通叹风雨, 岂肯昏睡在人间.七绝 睡 莲 睡里心思浮水面, 风生碧绿任缠绵。

清宵带露凝成梦, 朵朵阳光茎上妍。

和 睡 莲 红粉伊人枕波眠, 风掀碧裙任缠绵。

水晶珠儿滚入梦, 丝丝朝阳透绿帘。

虞美人·睡莲莲湖春色美人靠,池咏莲花早。

月明消磨夜无声,日照影莲,莲瘦宿春风。

凭栏倾城开放日,何地香飘寺?酒堂秋水漂涟漪,书生吻泪,珍惜音凄凄。

...

红楼梦中经典的诗词曲赋

展开全部咏白海棠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诗词鉴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

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

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

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

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

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

”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

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

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

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

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古诗词曲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凤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元代民歌选自《水浒传》)3.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4.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线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混饨,葫芦提倒稳! (元.张可久〖正宫〗醉太平.叹世)5.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元.姚燧《阳春曲.笔头风月》)6.马上墙头瞥见她,眼角眉尖拖逗咱. 论文章她爱咱,睹妖娆咱爱她. (元.姚燧《凭栏人.马上墙头》)...

从《诗词曲五首》中任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一段赏析,简要介绍一下...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赏析:鉴赏一文天祥纪念馆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www.kyhqxx.com/shiwenshangxi/5113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词语赏析

热门汉字语赏析

热门汉语赏析

热门汉字赏析

古文典籍